家境贫寒的男孩胡靖,每天都把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藏在书包里,那是奥地利圣珀尔滕市市长亲手送给他的——国际学生交流正在尽最大努力照顾每一类孩子
袁善腊副市长与欧洲友好城市达成协议,促成了武汉首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学生出国交流活动——国际学生交流正在逐步由校际交流向政府活动转变
德国是个非常严谨的国家,他们甚至把垃圾箱分为六类,这是一名武汉孩子的街头见闻——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说:国际学生交流,实际上是未来社会主人的交流
▲武汉学生在奥地利圣珀尔滕市买书。本图片由市外事办提供
▲在中日韩英四国学生联欢会上,学生们共唱《同一首歌》 张偲 杨理 摄
谁能出国交流?
贫困生幸运走出国门
14岁男孩胡靖的书包里,珍藏着一枚亮闪闪的纪念章,上面刻着一座漂亮的哥特式建筑。
“纪念章是奥地利圣珀尔滕市市长亲手送给我的,图案是圣珀尔滕市政府。”提起今年7月的欧洲之行,胡靖激动不已。
胡靖是鄂州人,随父母来汉后就读于市49中高一年级,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靠在餐馆打工的父亲。出国,对于家境贫寒的他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
今年7月,武汉市政府组织中学生“赴欧洲看友城夏令营”活动,胡靖幸运地成为了惟一一名贫困生代表,由政府出资,免费与其他27名武汉学生一起访问了三个欧洲友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奥地利圣珀尔滕、荷兰阿纳姆。
胡靖告诉记者,欧洲之行让他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是我市首次组织大规模学生出国访问,今后还将组织更多的学生出国。”活动的领队人物之一——市政府外事办欧洲处副处长周健文介绍,今年4月,副市长袁善腊赴欧洲访问期间,与友好城市达成协议,互派学生交流访问。7月26日,在武汉举行的中日韩英四国学生联欢,也是其中的交流活动之一。
多少学生有机会?
武汉每年500学生出国交流
在市教育局对外交流处处长胡青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市外事办关于这次活动而专门下发的文件——《武汉市中小学生“赴欧洲看友城夏令营”方案》。
方案要求市教育局选拔30名中小学生组团赴欧洲访问,其中:市外语学校、市二中、市六中、华师一附中初中生各4人,远城区黄陂、新洲、蔡甸、东西湖、江夏、汉南品学兼优的贫困初中生各1人,全市小学六年级品学兼优生8名(方案出台后,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走出去,开拓武汉学生的眼界,市政府希望这种交流能覆盖到各个层面。8月6日,胡青虹受访时说,让贫困生胡靖免费赴欧洲,正是这种想法的具体体现。
胡青虹称,武汉学生走出国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市外国语学校成立之初,那时仅是外校与几个外国学校之间的校级交流,武汉学生真正开始大规模与国外交流是2000年以后的事。尤其是近两年,武汉市连续组织了武汉市中小学生赴欧洲看友城夏令营、中日韩英四国学生武汉联欢、武汉10所中学与新西兰14所中学组成友好学校联盟等活动。目前,市外校、市六中、武昌实验小学、育才小学等数10所学校,正积极与国外学校开展学生互派、举办夏令营、友好访问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来自市外事办、市教育局、市外校的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赴国外交流的学生在500人以上。
为什么要花钱送孩子出国?
德国的垃圾箱改变她的人生观
市外校初二(2)班女生胡珊珊的书包里,同样有一枚和胡靖一模一样的纪念章,但与胡靖不同,她自费了2万元。
2005年4月,胡珊珊考外校时报了德语专业,她看到书上说,德国人做事严谨、讲规矩,然而在德国杜伊斯堡访问期间,她真正见识了德国人的严谨作风。
欧洲之行第4天,长途汽车刚到德国杜伊斯堡市,胡珊珊就发现一件趣事:明明身边有3个垃圾桶,长途车司机却要跑到马路对面的垃圾桶去丢烟头。
“垃圾要分类放。”在司机的指点下,胡珊珊发现,身边3个垃圾箱上分别写着有机垃圾、轻型包装、旧纸回收,对面马路上的3个垃圾箱上写着玻璃回收、问题物质、不能回收物,烟头应该扔在“不能回收”的垃圾箱里。
“这么麻烦,德国人真能做到吗?”胡珊珊一路留心观察,发现街头垃圾桶里几乎没有扔错的垃圾。她服了。
“注重文物保护、注重环保、注重人性。”胡珊珊说,欧洲之行让她知道了什么是欧洲文明。
7月26日,中日韩英四国学生联欢会上,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代表副市长袁善腊致辞时认为,国际中学生的交流实际上是未来社会主人的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要花钱送孩子看世界的原因,很多孩子回来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政府外事办欧洲处副处长周健文说。
中国孩子给外国带去什么?
武汉艺校生引来韩国粉丝
8月6日中午,说起英国朋友斯蒂芬,市十一中学生胡呈芃说,他们“相见恨晚”。
7月26日,中日韩英四国学生联欢中,胡呈芃负责接待这位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中学生。胡呈芃找到不会说一句汉语的斯蒂芬,凭着英语、手势,胡呈芃硬着头皮和他搭上了腔,结果却发现,这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小孩特能侃。分手时斯蒂芬说,他没想到武汉这么大,这么好,武汉的学生知道的东西这么多。
交流互访不仅可以使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还可以通过学生出访展示城市形象,让更多人了解武汉。8月4日,多次参与武汉与韩国清州学生交流翻译工作的市政府外事办亚非处工作人员金万婵说:武汉市艺术学校多次充当了形象大使。
8月7日中午,该校副校长杨菁、舞蹈专业主任张松青、民族舞教师李颖奇,以及该校毕业生、现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徐曼妮,谈起自己出国为武汉争光时,都是一脸自豪。
2005年9月30日,作为武汉20名赴韩交流演出的艺校生,徐曼妮一到清州就受到明星般的接待。首场演出,徐曼妮和同伴表演的民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玫瑰花”等20多个节目大获成功。第二天,当地报纸在头版大幅刊登了剧照和新闻,他们成了明星。每次演出完后,都有大批韩国青少年堵在门口“追星”。
那段时间,清州掀起武汉热,清州忠北大学、大成小学、清州外国语学校分别与我市华中科技大学、育才二小、六中接连结为友好学校,派学生来汉学习。
交流之路如何走下去?
14友城打开国际直通车
8月6日,北京传来消息,中日友好城市中学生乒乓球友谊赛上,我市与日本大分市联合队5战5捷,取得了第3赛区第1名,荣获中日友好城市中学生乒乓球友谊赛最高奖——优胜奖。
大分市是我市第一个友好城市,28年来,两市共有18所大中小学开展了友好往来,数十名大分市留学生分赴武汉大学、江汉大学学习汉语。
据外事办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006年底,我市已先后与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韩国清州等1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为武汉学生走向世界建起了“直通车”。
在新西兰基督城,我市除了10所中学与该市14所中学结盟外,市六中更与该市洪毕中学“单对单”结为友好学校,;
在美国匹兹堡市,武汉市外校、三中、六中和该市SHADY-SIDE高中、SEWICKLEY高中、HAMPTON高中建立友好关系;
在德国杜伊斯堡,我市尝试派遣高中生赴德国学习语言,进而考上德国大学学习;
在法国波尔多,武汉理工大学与波尔多高等商业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MBA协议,现已有多名学生赴波市学习,市外校还与波尔多蒙田中学每年互换10~20名学生学习……
武汉学生赴欧洲看友城活动,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出国去看看。那么,学生对外交流活动由哪个部门组织?如果想参加交流活动,去哪里报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请继续关注明日报道。
信息来源: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