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流”学校,如何在短短6年时间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一只让人瞧不起的乌鸡如何变成令人刮目相看的金凤凰?
带着困惑和惊讶,笔者走进幽静舒适的大冶六中。“深处困境不灰心,奋发图强有作为。因材施教创特色,艺术教育绽奇葩”。校长李绍明富有诗意的话语让人深受启迪,心中的疑团逐渐解开。
一
大冶湖畔,青龙塔旁,镶嵌着一颗璀璨的艺术教育明珠——大冶市第六中学。2001年大冶六中与大冶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学校实行职教与普教并举的办学模式;2005年,中专剥离,大冶六中成为一所完全普通高中。现有校本部、艺术教育基地、金湖校区等三个教学点,专任教师155人,学生2814人,其中美术生386人。
回忆起6年前的日子,时任大冶六中副校长的柯晔仍心有余悸:当时,市内有实力雄厚的大冶一中、实验高中两所公立高中,还有两所私立高中也发展迅猛。六中面临“四面楚歌”的严峻形势,如何站稳脚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拼命寻找出路”。2002年春季的全校教师会上,校长李绍明分析了学校所处的困境后,发出了不甘失败的宣誓。
2002年9月,在“我为学校发展说句话”的座谈会上,年级组长熊志坚说:“别人已经学会跑步,我们才刚刚站稳,要想跑赢必须另辟捷径”。校办公室主任刘锐不无忧虑地说:“我们基础差,对手强,必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路子。”……
面对老师们的进言献策,学校领导班子的思路更加明朗: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明确的办学方向。六中和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不能只聚焦于有多少人考上一类、考上二类,而应另辟蹊径,根据学校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特色教育。别人可以培养红花,我们可以培养紫花,万紫千红才是春嘛。
会后,学校迅速确立了“发展艺术教育,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这次会议是大冶六中发展史上新的转折点,大冶六中人实施的艺术特色教育从这里起步。
近三年,学校上本科人数不断攀升。2005年276人、2006年329人、2007年 336人。2003年被评为“省安全文明学校”;2005年被评为“大冶市示范学校”;2006年,获得黄石市“教学质量提高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办学特色奖”;2007年,被评为“黄石市示范学校”。
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一串串辉煌的荣誉,见证着大冶六中近6年不平凡的办学历程。
二
副校长翁海员说:“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再好的办学条件都是枉然。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六中有教师100多人,成分复杂,素有“杂牌军”之称。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整合教师资源,促进教师素质快速提高乃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提出了大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工作目标。组织教师到兄弟高中学习,还建立了校本培训机制,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展一帮一、结对拜师等活动,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锻炼了骨干教师。每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在备课中提高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每期新上岗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研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课后进行评课,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评出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发展点。学校还通过举办讲座、观摩、竞赛、培训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每年一次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被该校教师笑称为“华山论剑”,李萍、屈雷、石先鹏、冯菊芳、李沁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论剑”中提高了本领。2005年,李冬梅、杨芳两位老师代表黄石市在全省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政治学、物理学科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有2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18人被评为省、市学科带头人,27人被评为大冶市骨干教师,6人获省级优质课奖,30余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多个课件获省级以上奖励,10人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辅导师奖。
看到教师的进步,副校长徐秋喜的脸上写满欣慰。他说,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
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往往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所在。大冶六中积极创建“规范+特色”的示范学校,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精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学校以师资建设保障特色建设,建立了一支优秀的艺术教师队伍。除了冯彬、朱自清两位大冶市知名美术骨干教师外,该校还聘请湖北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作艺术顾问,传授技艺。
学校以系列活动推动特色建设,每学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评比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还积极搭建舞台,抓住一些节庆活动,通过唱、奏、跳、画等形式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近三年来,学校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40万元,对艺术教育基地装饰一新,学生画室安装了空调,还添置了一大批画架、绘画模型等教学设备。从2005年开始,先后开设电脑美术设计、摄影、器乐、舞蹈等课程,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近三年,大冶六中艺术类学生上一类人数分别为103人、124人、132人,上线人数和录取率均为黄石地区第一,每年艺术类学生上本科线率都超过95%。其中被“211工程院校”和专业名校录取18人,学生在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36余人次、省级60余人次,学校艺术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生马小龙的家长接到孩子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的通知书后,拉着孩子班主任的手说:从中考成绩看,我的儿子只能进入高职行列,但是你们却把他送进了本科院校!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校长李绍明感慨道:“平心而论,我们当初办特色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我们开展艺术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人生发展,为了社会的丰富多彩。高中教育的目标不仅应该有清华和北大,也应该有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冶六中人就是这样一群求索者。6年来,他们历尽风雨,在困境中前行,在困境中崛起。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径。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