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四川灾区考生在渝追逐大学梦、积极备战高考
来源: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06-04

  何超在教室一角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高考前夕,四川发生的大地震让近千名灾区中小学生被迫来到重庆避震求学,其中有7名灾区的高三学生在我市29中、铁路中学、南坪中学、市37中落脚,暂离那片灾后的废墟,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备战高考。

  昨日,记者走近这群来自四川灾区的特殊考生。

  选择复读 新集体很温暖

  考生档案:袁波,都江堰市第三中学,现就读重庆铁路中学,打算复读。

  “明年我会在重庆参加高考。”昨天,在重庆铁路中学高三(9)班借读的灾区学生袁波说,他已经放弃参加今年的高考,准备明年留在重庆参加考试。

  袁波本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三中学的高三学生,在这场地震中,老师和同学们都幸运地逃生,但学校的教学楼成为危房,让学生们不能在校继续上课。袁波只得回到在重庆的母亲身边,住家附近的铁路中学免费接纳了他。

  袁波上的是文科,但是由于数学严重偏科,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此前就有复读的思想准备。这次突发地震,再次坚定了他复读的决心。经过向有关部门咨询高考政策,他决定留在铁路中学复读,明天在这里参加高考。

  对袁波来说,今年不会再有高考,完全可以轻松地在家休息,但他每天仍严格地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按时到校学习。每天早晨6点半,袁波就起床读英语,然后步行十几分钟去上学,在学校里上完所有的课,直到晚上晚自习下课后才回家。

  “坐在教室里,心里会感到踏实一些。”袁波说,铁路中学的老师和同学让他很快感到集体的温暖。地震之后初到重庆时,袁波没有一本课本,学校各科的教师都将自己的教材送给他学习,同学们也把各种复习参考资料送给他。“四川和重庆高中所学的教材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重庆高考题好像更灵活一些。”

  “班上的一些同学还让我在他们的《同学录》上留言,虽然大家只有短暂的十多天相处,他们都把我当成了真正的同窗。”袁波说。

  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为高考作最后冲刺,自己却不能参加高考,不免感到遗憾。但复读的决心早已下定,袁波说,这次就当作一次近距离的高考“观摩”,为明年的考试做好准备。他已经给自己定下目标——考上西南政法大学。

  为了高考 放弃当志愿者

  考生档案:何超,绵阳中学高三学生,现到重庆29中借读,回绵阳参加高考。

  与大多数灾区的人一样,何超也经历了“5·12”的逃难经历。

  何超所在的高三年级在六楼,5月12日那天下午,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何超突然感到摇摆,只有三四秒钟,桌上的书全部散落到地上。“地震了!”何超说,没见过如此场景的同学们都吓坏了,有的开始哭,有的往外跑,有的同学钻到桌子下面,开始抓笔写遗书,哭声、尖叫声乱成一片。

  “我立刻往外跑。”何超说,到楼梯间时,已发现教学楼像倒塌的积木,头上垮落的石头和巨大的声响让人害怕。楼梯间的人太多,走到二楼时,何超干脆直接从二楼跳了下去,但穿过教学楼底楼大厅时,掉落的粉尘让人无法呼吸。

  尽管有升学的巨大压力,但受过惊吓的同学们还是不敢回教室看书。后来的一次余震,同学们一感到细微的震动就非常紧张,往教室外跑。

  “老师、校长给我们做工作,喊我们回去上课和自习。”何超说,很多学生都不敢回去。5月21日预报有余震后,学校在操场边搭起帐篷,所有学生都在那里睡。当晚下雨,被子全部被淋湿,学校才放假。何超最终选择了来重庆借读。

  何超说,来重庆后,看到这里的高三学生还能参加课外活动打乒乓,就非常羡慕。起初由于不知道高考是否推迟,原本有些悲观,在重庆的这两个星期,老师和同学都很热情,自己的情绪也好了很多。

  “若不是因为高考,我已经去当志愿者了。”何超说,面对那么多老乡在灾难中丧生,感觉人的生命太脆弱。自己本想去做志愿者,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唯一希望的就是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能用知识改变家乡。 

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本栏稿件由记者 汤寒锋 何英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