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遇冷、12万学费吓退贫困生复读
来源: 作者:记者 李晓丽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07-23

    12万学费“逼”贫困生复读 我市一名考生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 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上大学

    早报讯 “4年下来仅学费就要12万,这样的大学我根本上不起。”昨天,得知自己被一所重点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后,家在平度农村的考生小高告诉记者,他宁愿选择复读也不会去交十几万的学费,因为根本交不起。记者采访发现,自去年被列入院校同批次招生计划后,很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遭遇了“寒冬”,
面临着严重缺乏生源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学费高、出国前景不明朗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软肋”。

    高学费吓退农村考生

    小高是平度某高中的理科考生,今年的考分为586分,比一本线高出4分。在填报志愿时他为了加大录取概率,填写了所有的“服从调剂”,其中也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服从调剂。小高告诉记者,他当时对中外合作办学并不是很了解,只是想着上一所一本院校,或者好一些的二本院校。前天小高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时,发现自己在本科一批中被省内一所大学的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录取了,学费是每年3万元。

    “我根本不知道中外合作办学的收费是这么高,我是上不起这样的学校的。”小高说,自己家在农村,每年全家的收入只有几千元,4年下来12万元的学费对他们家是“天文数字”,他只能放弃。由于每名考生只能有一次录取机会,小高的放弃就意味着他要想上别的大学只有复读一年再考,对此小高黯然地表示说:“复读也比交不起学费好”。

    中外合作办学遇冷

    “通过调剂录取的学生的报到率确实不高。”某驻青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中外合作办学在本科二批次招生,从去年情况看,除了经过“签约”的第一志愿考生外,通过调剂志愿录取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都没来报到。而第一志愿考生也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局面。据介绍,今年我省本科二批二志愿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投档中,21所学校只有3所投满,而这3所院校投的招生计划分别是7人、2人和1人,其他招生计划多的学校都没有投满。

    记者了解到,中外合作办学成立之初,是与普通类招生分离的,因此成为很多经济条件较好、分数略低于普通本科录取线考生的选择。但从去年起,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与普通专业纳入同批次招生,中外合作办学开始“遇冷”。“教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要给予中外合作办学和普通类专业同样的地位,但是如果考生可以上同批次的普通专业的话,很少会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某驻青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正在等待省招考院“中外合作办学如果线上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降分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规定的实施,但这项规定能对生源不足的窘境有多少缓解,还不敢确定。

    学费和出国前景是“软肋”

    “有钱的分数不够高,分数够了的没有钱。”这成为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尴尬。记者了解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一般都在每年2万元以上。“学费高是因为办学成本比较高。”一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可以接受国外老师的教育,体验到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如果是和出国留学相比,还是很节约费用的。而且,很多专业采用“2+2”或“3+1”的模式,如果学生语言过关,可以到国外大学就读,拿到中外大学两张文凭,是比较超值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国前景不明朗正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另一个“软肋”,由于一些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把重点放在专业培训上,针对出国的培训不够完善,导致学生的出国率不高,就业前景不确定,难以让家长放心,这也使得很多真正想出国的考生通过留学机构出国,而不是考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记者 李晓丽)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