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大四学生遭遇毕业的那些烦心事、须及时自我调适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10-27

    坐靠父母毕业无规划

       专业课程结束了,论文还不急着写,同寝的伙伴也早早搬出宿舍……应届毕业生阿辉的大学生活过得甚是自在———每天睡个饱才爬起来吃饭、上网,心血来潮了去趟图书馆看看闲书,晚上在电脑前“煲”美剧,一“煲”就是个通宵。阿辉感叹道:“现在这样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但一想起别的同学起早摸黑往图书馆赶、往各大人力市场奔走的举动,阿辉也会感到沮丧:“考公务员好几次都没考过线,找工作又因为自己没工作经验而遭拒绝,准备考大学英语六级、考研,我又没有学习计划。其实自己努力过,但遇挫了,失落了,日子只能悠着过了……”

       阿辉暂时还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大学毕业后人生规划也很模糊:“随遇而安了,毕业后就让爸妈找份工作给我吧……”

       专家意见:

       大学生须及时自我调适

       大学应届毕业生群体是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为“80后”,成长的过程相对往代人更容易获得满足。广州市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分析师胡慎之指出,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自身心理情况由多重价值观及人格构成,心理健康状况很大程度受环境、生活状况而影响。

        胡慎之认为,大学生即将毕业,其社会适应功能正面临要处理好与熟悉的环境分离、面临或升学或步入社会等多方面的心理调适。“大学生活即将走到尽头,学生就会对以往进行总结。当回头发现这段走过的日子有没能达到原定目标高度的时候,内心焦虑、抑郁、失落的情绪就会随之而产生。”

        遇到内心不安而导致不良行为抵触的情况,学生怎样进行自我调适?胡慎之建议:“首先,学生应了解清楚自己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当发现自己是因为自我期待值与实际环境出现较大偏差,自我社会适应功能又没能及时调试好的,就得及时调整自我期待与自我测评这两个变量。失衡减少了,期待与环境的差异有所缩小,心理自然而然能消除焦虑,重新积极面对生活。”(记者 黄玉杰)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