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师“有偿补课”到底该不该禁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10-28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在教师补课问题上“有条件、适度”放开,10月26日,教育部明确表态反对教师有偿补课。这条新闻昨日占据各大网站的显著位置,可见关注度之高。

  其实,辽宁省早在去年就通过了《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教师不得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或者对学生实行有偿补课等行为。

  辽宁今年还开展了“四个严禁”专项治理行动,所有内容都指向“有偿补课”这个从上到下一直强调、却不见彻底改变的问题。

  现状:有偿补课屡禁不止

  除了辽宁,北京、山东等多省市都有相关禁令。在沈阳,教育局每年寒暑假前都会下文重申此项纪律。从全国来看,在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上,反对声高于赞同声。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9月17日,辽宁省政府纠风办通报了16件教育方面的举报投诉,这些均为群众意见较大的二次督办件,主要涉及乱办班、乱补课等问题。

 “重点初中初三教师1小时300元,重点高中高三教师1小时500元,”这是学生口中张口就来的报价。一位学生家长介绍:“请自己学校老师补课还能给打点儿折。 ”

  与从国家到省、市频繁发布的各种禁止有偿补课的文件联系在一起,禁令似乎只能表明官方的态度,对“有偿补课”的行为起不到根本的控制和影响。

  沈阳市某重点初中教师介绍,每学期他们都要签责任状,承诺不参与有偿补课,校领导也再三强调。因为如果被抓到教师有偿补课,教师要解聘,追究校长责任,还要取消学校参评优秀资格。

  即使在“风声这么紧”的时候,依然有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不说别的,亲戚朋友来找你给人家孩子补课,你就不好意思拒绝,补课又不能白搭功夫,这种情况也要处罚吗? ”一位教师说。

  原因:社会、市场有需求

  家长们依然在挖门盗洞找重点学校老师给孩子补课。 “靠学校学的那点儿哪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竞争激烈,不进则退”,问起为啥给孩子补课,家长们说得头头是道。

  一些学校甚至鼓励学生到外边补课,“学校间的竞争也很激烈,现在大家比的、看的还是教学上的成果,学校要想在竞争中屹立不倒,首要的就是抓成绩,”一位校长说。

  探寻问题的根源,与现有的升学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密不可分,“考上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是多数人比较现实的想法。

 “市场有需求,社会有需要,单纯从‘教’这一方禁止,似乎会让教师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沈阳市政府督学、教育专家于永昌说。

 “教师也要养家糊口,靠能力赚钱也不违法呀?”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支持浙江在教师补课问题上“有条件、适度”放开的人表示,教师在双休、寒暑假补课,不耽误工作时间,用自己的时间与劳动换取报酬也是合理的。

  解决: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是关键

  教师课上讲得少,节假日拉学生补课;教师只顾课外赚钱,不专注本职工作,这些正是社会舆论反对“教师有偿补课”的原因。

  从上到下出台的有关教师有偿补课的禁令摞起来也要比人高了,禁止的力度越大,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就变得越隐蔽。 “浙江的条例似乎更加人性化,”于永昌说。

  教育部此次表明对教师有偿补课的态度,包括以往对于其他教育领域内的不良现象的关注,说明他们在积极寻求着有效引导与应对策略,这其中,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是一个关键内容。

  记者 徐月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