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校际差距是择校首因、六成人认为教育公平被架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11-12

       家长们把这个现象叫“占坑”。“考过了,也只是有了申请资格,还得通过学校的考试,择校费是必须交的,这么不正常的现象大家好像都习以为常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认为,择校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20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取消重点中学,但实际上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在向原来的重点中学倾斜,只不过名字换成了“示范学校”。“现在不是‘示范学校’的老师,也很难成为特级教师。”

       调查发现,对于择校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接下来还包括高考指挥棒导致的必然结果(56.5%),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55.5%),素质教育政策没落实(48.8%),地方政府对不同学校的经费投入没做到一视同仁(48.6%),就近入学的原则形同虚设(34.0%)等。

  择校危害: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孩子的教育经费是我们家最大的开销。”杨海玲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当时幼儿园提供的是丰台区教委的银行账号,她一次性交了近4万元“捐助款”。家长都在这么做,孩子学得苦,家长也不堪重负。

       择校造成了什么后果?调查显示,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64.8%的人认为“导致一些学校乱收费、高收费”,63.6%的人选择“教育公平被架空”。其他还包括学校之间差距越拉越大(60.7%),助长应试教育势头(46.3%),让好学校陷入权力寻租泥潭(39.7%)等。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择校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教育不公,有钱有权的家庭不愁择校,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择校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从小耳濡目染这样的事,他们将来会用怎样的方式为人处世?”

       在任宝菊看来,大部分家长择校是为了“应试”,没想过孩子需要受什么样的教育,高强度的培训让孩子只会考试,只想知道答案,不愿思考,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害。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