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看来,老师 不会轻易家访 ,一旦家访,肯定是学生出了问题,老师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所以当街道口小学三年级学生明明(化名)面对班主任余艺的突然造访时,不禁张大嘴巴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紧张得手直发抖。
那是两年前的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第二天就要开学了,余老师没事先打招呼,突然决定到明明家去家访。“明明很聪明,他的学习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但绝对是最调皮的。我想去他家看看,了解他成绩上不来的原因。”余老师回忆道:“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天气很闷热。”
看到老师上门,明明惊讶得嘴巴张得好大,平时在班上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他,此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拿着作业本的手一直在发抖。妈妈和儿子一样也很意外:“是不是明明出了什么问题?”
“没有呀!暑假这么长时间没见到明明了,我很想他,所以第一个来看他了。”余老师笑着回答。接下来的20多分钟里,余老师和明明的妈妈聊着天,询问明明的学习平时由谁督促、暑假期间是怎么安排的,还夸明明暑假作业的字写得很认真,一句批评明明的话也没说。此时,明明仍放不下心来,表情复杂地听着老师和妈妈的对话。直到老师起身告辞,他才终于确信,老师 不是来告状 的。
此后,明明对余老师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感情。有一次,因为出水痘,余老师有一个星期没来上课,代课老师事后告诉余老师:“明明天天问:余老师什么时候上班呀。”余老师病愈后第一天上班,明明一眼见到她后立即转过身,对着全班同学兴奋地大喊:“余老师来了,余老师来了!”
此后,只要谁提到家访,明明总是抢着说:“余老师第一个到我家来了的,她没有告状。那天真的好热呢!”
对于家访,余老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家访应该是增进老师与学生、家长感情的方式,而不是告状。学生出现了问题,我一般请家长到学校来,因为在学校才适合严肃地谈话。”正因为余老师的家访更像是到学生家串门,所以只要她说“这周我会到同学们家中不定期家访”时,学生会争着说:“到我家、到我家!”(王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