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向洁)“还好!”“还行!”“一般!”……类似的评价,是否经常出现在你对孩子的评价中?1日下午,江岸区鄱阳街小学教科室主任、市优秀青年教师张亮走进“晨报名师课堂”对话中等生家长,她表示,这些空洞的评价,对培养中等生的学习 主动性 和 积极性 非常不利,家长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张亮说,许多中等生家长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往往想半天来一句“还好”。事实上,不光是老师如此评价 中等生 ,许多家长也常用“还行”、“一般”这样的词评价自己的孩子。“所以难怪有的中等生学生会感慨:优等生是‘掌中宝’,学困生是‘肉中刺’,中等生是‘后脑勺’。”张亮说,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老师和家长的一套,给自己扣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帽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消磨殆尽。
“要想让孩子主动起来,家长先得主动。”张亮说,中等生看似默默无闻,但心理压力却最大。家长要主动从心理上关心、关注孩子,对症下药。不要拿其他孩子,尤其是优等生跟自己孩子比较。可以试着发掘他至少一种特长,哪怕不是艺术特长,而是生活中的一种能力或一个好习惯等,不断给中等生创造小的成功机会,让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名师讲授
鄱阳街小学教科室主任、市优秀青年教师、心理咨询师张亮:
现实生活中,中不溜秋的孩子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们人数众多,比例最大,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相互斗争、交互作用,在行为和学习上,常常是忽高忽低。大部分中等生家长也在“抓一下”和“松一下”之间左右为难。中等生家长如何一步步引导孩子由平庸走向出众?
你看得到孩子的优点吗?
“你平时在班上学习怎么样啊?”
“一般!”
“你的字写得很不错呀!”
“你哄我玩的吧?”
“你胆子挺大,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哟。”
“还行吧。”
“你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你吧。”
“很少。”
这是前日的名师课堂现场,张亮与育才二小三年级学生小璎珞的一段对话。一个半小时里,坐在第一排的小璎珞一直专注地听张讲,对张亮的提问积极回应。许多家长对她印象深刻,但小璎珞对自己却并不看好,“我希望自己做得最好,谁想比也比不上。”
“缺乏自信是绝大部分中等生的‘通病’,而这种不自信往往是家长造成的。”张亮说,大多数中等生的家长“唯学业成绩”为重,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关心父母、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和个性,没有适时进行赞赏,甚至不屑一顾,致使孩子感受不到温暖与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也给自己扣上了“我不如别人”的帽子。
张亮表示,不少家长喜欢当着老师、亲朋好友的面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认为“激将”孩子是一种方法,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此“激将”并不得法。她建议家长不妨“反话正说”,如果孩子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家长就从正面加以肯定,比如孩子做作业爱拖拉,就表扬孩子某门功课做得比较快,或你今天比昨天做得快3分钟等等。
你看得懂孩子的试卷吗?
“这次考试如果考不了前×名,你以后就别想×××”。张亮问在座的学生,家长是否有过类似的言论,现场几个胆子大的孩子纷纷点头。一个小女孩直言,每一次考试结束,老师要求将试卷拿回家请家长签字时,她就怕得发抖,因为怕父母责骂。
张亮说,孩子之所以害怕考试,怕的并不是试题本身,而是成绩公布后家长对他们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中等生的家长盲目攀比,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使孩子精神痛苦。有调查统计显示,67%的中等生父母都曾对孩子提过类似的要求,孩子达不到目标,愈发自卑、抑郁、苦闷。
“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却不懂得看试卷的门道。”张亮建议,家长每次在给孩子签字之前,应该通览试卷,着重了解孩子到底是在哪个方面失分最多,哪个方面得分较高,与孩子一起分析得失。如果什么都不了解,就批评、责罚孩子,会进一步增加孩子对学习、考试的厌恶,还会影响亲子感情。
谈到孩子的学习,很多中等生家长都有一个体会:抓一下,上去了;松一下,下去了。于是,学习要抓紧成了中等生家长的共识,这也就引发一个怪现象:孩子情愿上学,也不愿意过双休,因为双休比上学还累。
张亮说,班上有一个中不溜秋的学生,每天上学都挂着两个黑眼圈,做事毛毛躁躁。据了解,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该生的家长给孩子报了6个培优班:小号、书法、围棋、英语、语文、数学,家长还准备帮孩子报个游泳班,结果小孩不同意,家长深表不满,“想让他学学游泳,放松一下。学也没学到,玩也没玩到。”
张亮表示,有许多孩子在家长的强压下,无奈走进了各种培训班的教室,但人到心不到。与其这样疲于奔命,不如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当,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父母的催促声中。
■互动问答
一位妈妈: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在班上属于不出众的孩子。做起事情来常常是有好的想法,却不敢行动,比如竞选班长,他很想试一试,却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
张亮:孩子可能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跟班长的标准有一定距离。自信需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帮孩子先在小圈子里试一试,从管好自己做起,在小事中锻炼孩子的能力,比如先竞选当个小组长,帮大家收发作业等,让同学们和老师慢慢认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