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凌军辉)农业种植、工艺制作、生存拓展、爱国体验……近年来,江苏不断拓展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着力打造未成年人益德益智、愉悦身心的第二课堂。目前,这种“ 没有围墙的课堂 ”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广泛参与,成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感悟成长快乐、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回首亲手制作陶碗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新鲜到后来的辛苦,再到最后的欣喜,也许我收获的不只是一个陶碗,还有人生成功的体验。”
“野炊令人难忘,从未煮过饭、炒过菜的我们为了午餐忙得大汗淋漓,尝着自己亲手烹制的饭菜,心中的快乐难以形容。”
“在攀爬毕业墙时,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信任和互助没有丝毫掩饰地表露出来,一次援助的伸手,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
在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记者看到了很多孩子参加实践体验后的留言。透过一段段或短或长的文字,孩子们参加各个项目体验的欣喜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 开放互动 的办学模式,让青少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磨砺和成长。”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沈汉平告诉记者,依托宜兴地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资源,基地自主开发采茶制茶、陶艺展示、溶洞探秘、登山野营等30多项特色活动课程,将社会实践、军事训练、户外拓展、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2002年开放至今,已有国内外近15万名师生来基地参加社会实践。
江苏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徐东海告诉记者,近年来,江苏以社会实践基地为龙头,先后拨付8900万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资金,地方配套3亿多元,已在全省建成9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还有6个省级基地正在论证和建设。目前,全省90%以上的市(县、区)都拥有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26个县(市、区)拥有单独设立的少儿图书馆,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有中小学图书馆(室)。
为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江苏省文明委从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精心设计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科技体验、社会实践、爱心帮护等“七大系列”近100项特色活动。活动开展5年来,全省有1000多万中小学生离开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在暑期实践中 感受快乐和成长 。
“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韩松林表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吸引青少年广泛参与。江苏将不断探索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内容和形式,让全省1700多万青少年在“
没有围墙的课堂
”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