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B0201.jpg
高一新课改实施一学期以来,有的学校老师课堂只讲10分钟,有的学校老师仍在参照新书走旧路。专家提醒,新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按新课标制订——
□首席记者张可丹文记者陈晓东图
课堂上老师只讲10分钟,其余时间交由学生自己学习;以前大量被主课挤占的自习课真成了自习课……随着高一新课改在我省实施一个学期,这种看似老师“偷懒”、学生“自由”的模式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
与此同时,同样是课改后的新高一,参照新书走旧路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由于新课改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我省大多数高中仍不敢放开手脚尝试新课改理念,参照新书走旧路的模式依然捆绑着学校教学。
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按新课标制订,只要按新课改去做,高考必定会有好“收成”。
创新模式:“样本校”的课改课
老师只讲10分钟上课铃响起,教室内,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不是安安静静地听课,而是按照座位,几人一小组拿出习题讨论起来,边讨论边记录。20分钟以后,老师示意大家安静。
“各小组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教数学的何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像一位主持人。各小组把问题报上去,何老师一一记录后,将提得最多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哪位同学会做这几道题?”话音刚落,一名女生走上讲台,开始讲解,题讲完后,何老师又提出另外几种解题思路。
这是郑州中学高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也是高中新课改中实行的“问题探究、训练拓展”模式教学的一次展示。
记者留意到,何老师在这节课上一共只讲了10分钟,在10分钟内只讲了两道题,除把学生提出的集中问题整理并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外,在课堂最后5分钟,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流程性测试:出了两道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节看起来没有讲新课的课,学生学的却是新知识,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能完全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吗?何老师说,这就是课改的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创新、对问题探究的能力。“上节课结束后,老师已把新课要讲的内容印成预习学案发到了每个学生手中,学生如果在课下进行了自学预习的话,上新课时自然会对新知识有所掌握。”
据了解,去年年末,省教育厅评选出全省61所高中新课改“样本校”,其中,郑州中学、郑州五中、郑州十二中、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十一中成为郑州市区仅有的5所高中新课改“样本校”。
开设选修课程春季学期开始后,郑州十二中公布了新高一年级的选修课内容。“青少年红十字会急救知识”、“数码摄影”、“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心舞飞扬”四门选修课被编入新学期课程表中,学生可凭兴趣上课。至此,进入新课程改革的高一学生也可以像大学生一样上选修课了。
“这些选修课程,是学校经过一系列讨论研究后最终确定的。”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确立了4门选修课和26个研究课题,尽量让学生的选修内容多姿多彩,除4门选修课外,26个研究课题涉及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学习领域。“开设选修课不仅是对老师能力及教学水平的一个挑战,也可以让学生陶冶性情、发展兴趣,学习更加适合自己的知识。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非常大。”
普遍现象:参照新书走旧路
参照新书走旧路“原本以为课改后,能上音乐课了,没想到音乐课还是没有开,高考不考的课照样不受重视。”一名高中生说。
“高考不考的课学校研究决定不让开。强行让学生学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学生考不上大学我没法给家长交代。可是,不开的话又违背新课改理念。作为抓教学的教务主任,我该怎么办?”一所高中的教务主任介绍说,尽管新课改把音、体、美等往常不被重视的副科放到重要位置,但在各普通高中校园里,语、数、外仍旧是“香饽饽”。不少学校把课程计划里的语、数、外每周每科4个课时增加到六七个课时,而对于音乐、美术等课程,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排上课程表。高中新课改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每一个老师的思维模式中,新课改目前也只是在形式和课本上进行了改变。不少老师甚至沿袭过去的教学方式,拿新教材讲旧课。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模式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在课程安排中,学校既要把新增课程安排进课程表,又要保证语、数、外三科的课时,不少学校便在周六排满了课。不少高中学校为了能够按时把课程内容讲完,都存在“加班加点”现象。
有的学生听不懂课改进行一个学期后,一些高一学生感觉新课程过难、听不懂,一些学生则觉得完全可以接受。这种两极分化情况在热点高中尤其突出。
一位老师说,老师习惯了过去的上课方式,从一道题延伸到往年的高考题型,再延伸到某些测验的题型,总怕学生学到的知识少。一节课就讲一两道题的话,老师会觉得对学生不负责任。可是,用这种方式讲课,一节课的时间按照教学要求根本不够用,而因为延伸的内容较多、较深,程度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节拍的现象并不少见。
“从目前上课的情况看,老师人为按照过去模式把教材复杂化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办法马上改变每位老师的思维模式,学校能做的工作就是把新课改三年的教材全部买来发给老师,让老师看清三年教材中的区别在哪儿,不至于一上来就把难度提升得过快,让学生学起来吃力、听不懂。”郑州市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校长说。
个别学科缺老师在新课改实施的一学期中,因设备不到位、缺乏老师等原因,新课改要求开设的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目前在全省高中开设寥寥无几。
一位省级示范性高中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全省只有10多所普通高中有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条件较好的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方面也仅是暂时开设了理论课,通用技术的实践课程则多由于场地、设备缺乏而暂未开设。同时,一些学科专业老师也比较缺。“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等都是教学中的新增学科,不少老师都是零起点,课程虽不受重视,但真要开设起来,没有专业老师也是个问题。”
家长质疑:高考会否受影响
“每节课老师就讲两道题,别的学校一节课老师不够讲还要加课,真正进行课改的学生高考会不会受影响?”采访中,一些家长对课改课堂提出质疑。
据了解,我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后,一些老师反映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不够用,教学内容讲不完。同时,一些家长也认为,把大把时间交给学生,减少课堂上老师的讲课时间,缺乏知识灌输以及老师的课堂制约,会影响学生知识量的吸收,难以保证孩子参加高考时的质量。对此,郑州中学校长高正起认为,高中新课改已经开始,并且一定会坚持改下去,“谁改得早,谁受益”。他说,今后的高考应该会以高中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出题参考,参加新课改的学生不会受影响。
前不久在我省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中新课改经验报告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介绍说,以省为单位进行新课改不存在任何风险,全国高中新课改试行省份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课是新增课程,零起点,教师严重缺编;高考不考的课程被边缘化。以我国已参加高考的高中课改实验省份的高考成绩来看,凡是按照旧课程老路子实施新课改的学校的高考成绩,相比往年都有“滑铁卢”现象,课改实验区高考中80%以上的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尽管河南高中新课改后的高考考试大纲还没有出台,但综合其他课改省份的经验来看,只要按新课改去做,高考必定会有好“收成”。
相关解答:高考会有好“收成”
“高考方案是决定课改如何推进的指挥棒,无论是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学校的初衷都是为学生考虑,担心学生在高考中受影响。”一位校长说,高中课改与高考联系密切,学校担心用新的授课方式教学会影响高考升学率,推行才不积极。如果课改生的高考方案按照新课标制订,学校自然就会行动起来。在日前我省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敏说,新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按新课标制订。目前,与高考评价紧密相连的学业水平考查方案正在制订,最快近两个月内可以出台,新的高考方案也已进入调研制订阶段。
同时,省教育厅今年安排了1500万元的高中课改专项经费,全年还将对高中一年级的3.5万名教师进行通识、课标和教材培训,对高二年级3.8万名教师进行跟进式培训。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课程因没有相应的设备配置无法开课的现象也将得到改变,省教育厅要求,今年各地要创造条件,加大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及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