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
不得再自行招聘中小学教师
从今年开始,中小学的新任教师,要参加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招聘考试。
国家教育部近日就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发出的通知中,强调了这一要求。
通知透露,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
该通知同时要求,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这一要求是为了配合国家和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此前的3月1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传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今年将扩大实施,范围涉及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划教师设岗将增加到5万名。这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河南
目前未见相关文件下达
昨日,该新规一经媒体发布,即引来教育系统人士、中小学教师及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目前,多数相关人士对这一新规表示欢迎,认为此举有利于杜绝招考舞弊,净化教师队伍,从源头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部通知表示,要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要及时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重点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
不过,昨日下午,省教育厅人事处告诉记者,目前该处尚未见到相关通知下达,也没有具体的细则及操作办法出台。
现状
部分中小学校长有“人事权”
据郑州市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郑州市的县区属学校,每年都会由县区级教育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不过,一些市直中小学不参加统一组织招聘。这类学校的校长在师资补充上有决定权,但老师的编制问题仍很难解决,多是3~5年才审批一次。
“学校有老师退休的,学校领导会向教育主管部门打报告,由教育局统一批准后,学校用同等名额的新人补充。因为不参加统一的招考测试,‘人事权’多掌握在校长手里”。
省会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在有些学校,不少老师上岗两三年后仍没入编,他们只得排队等编制,在此期间,老师工资只能由学校筹措。”
问题
“有编不补”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位从业多年的教育系统人士透露,各县教育部门公开招聘的老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有些县由于财政困难,明明缺老师却不补充,“有编不补”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般会找代课老师“救急”。
还有一个情况是,农村和城市老师的编制标准也不一样。目前,我国现行的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的生师比分别为19∶1、21∶1和23∶1。
“在课程设置上,农村和城市的学校都差不多,但老师编制标准却不同,这有些不公平。”一些农村老师颇感无奈。
“全国上下都在提素质教育,而农村地区连老师都配不齐,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一位网友反问。
声音
省级统一招考有助公平
河南一网友认为,全省统一招聘教师,会为应聘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走后门、暗箱操作机会会少些。不过,操作起来可能会有难度。
一些老师认为,在现有招聘方案的基础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介入监管,要求各县市及时补充师资,严禁地方教育部门“有编不补”,或许是比较可行的改革方案。
还有人认为,配合“特岗计划”的实施,由省级教育部门招聘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既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