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涛/绘
一个“委员会副秘书长”值多少钱?在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你可以在这一顶着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名头的“委员会”买到官爵———三万元至五万元不等的价格售卖的是“委员会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位,手续看起来亦算正规:签订合约、约定权益、发放证件。
可惜,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是不存在的。在忽悠了全国消费者的“牙防组”消亡两年后,这个在中国行政图谱中同样不存在的“权威”部门,一度具备多种功能:设立考场、颁发证书、组织培训、发展会员、举办论坛、指定产品……
1.
茶园里办公近两年
几月前忽然无踪影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在西北郊的五环路附近。从东门进去,有一个供旅游团使用的大型停车场,再往里走,有几处平房对外出租。正在营业的有一个书店和两处茶园。在其中一个茶园的院子里,有一处石碑被掀翻放倒在地。
询问附近的管理员得知,茶园旁边的几间平房正是“中教专委”办公的地方,被放倒的石碑正面曾刻有“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九个大字。为避人耳目,石碑被扣在地上,记者与同事试图掀开拍摄,但石碑太重无法搬动。
“委员会”使用过的三间平房已人去屋空。
在“会议室”的垃圾堆里,一份“委员会”编写的《项目合作书》里,清楚地标明了他们的业务范围:发展会员(单位会员每年交纳会费1000元、个人会员每年200元)、认证服务(组织考试,18个大项,70个小项,并颁发CCEE证书)、组织讲座(主题有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学习方法、成功之道以及德育等)、课题管理(以教育部之名征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承揽edu.cn教育移动门户,还有售卖教材以及音像制品。
圆明园一管理员称,“委员会”在此办公将近两年,几个月前才悄然消失。其中有一位被称作沈老师的男子与司机大鹏经常在此出现。现在房屋由一个名为“新曙光”的秦皇岛公司接管。“新曙光”的两位工作人员就在“委员会”办公室的厢房里。记者上前询问时,两名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地回答这里正是“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并称自己是工作人员。但在一分钟之内又马上改口说:“他们搬到清华大学西门附近,你们去那边打听一下吧。”
这个扑朔迷离的“委员会”其实不止一处办公地点,查询他们网站得知,他们在海淀区的信息路、闵庄路、紫竹院,宣武区的白广路,还有石景山区的六里桥等处都有过办公地址。但现在上述地方都已没了他们的踪影。
神奇的是,在记者介入调查的当天晚上,“中教专委”就把官方网站上的地址信息全部清除,点击“联系我们”一栏即出现乱码。其后,竟干脆撤销这一栏。
2.
敛钱财以教育之名
自夸说实力属翘楚
“中赫时尚”是一家时尚职业培训机构,这家设在北京798艺术园区的公司开设有陈设设计、家居陈设和时尚买手等课程,在交纳了8000元/年的“管理指导费”之后,“中赫时尚”不但成为“中教专委”的会员单位,还成为委员会指定的“全国唯一时尚职业培训基地”。
杭州超启教育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少儿教育产品的开发、研究及推广的机构。“为共同开拓幼儿教育事业”,杭州超启与“委员会”签订合约,合作开发“超右脑汉字学习法”,超启公司可以“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到全国各地举办大型讲座”,也可在产品包装盒上印刷“教育专家委员会荣誉出品”字样,需付出的代价是按期交纳管理费:第一年1万元,第二年2万元,第三年3万元。
王保国是原北京市教委调研员,2007年8月,他与“教育专家委员会”签订协议,担任该委员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并担纲组建该机构下属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并担任“基教委”主任,但需要每年向总部支付管理服务费3万元。此类专业委员会一共有八个。
此外,“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还通过频繁举办教育论坛获利。比如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他就组织专家,在北京举办“学校安全管理论坛”,还请来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来做主题发言,这所中学在地震中无一人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该机构光在2008年举办的论坛和会议就有十余次,也难怪他们会在“合作书”里自夸:教育专家委员会的会务/论坛的频率、规模、影响力均属行业翘楚。
3.
幕后有几个操盘手假信息蒙你查不着
这是一个敏感多疑的团伙,找出幕后的操盘手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采访期间,CCEE.ORG.CN的官方网站多次生变,不断删除信息,“委员会”的几个操盘人员记住了记者的手机和座机号码,提供各种虚假信息,迷惑记者。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委员会’与教育部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从来没有批准过这个社团。”
中国科协负责社团管理的杨教授介绍了部分情况:在2006年之前,有人曾经组织过这么一个机构,那是一个纯公益的教育科普团体,挂靠在中国科协会员管理中心下面,全称应该是“中国科协会员管理中心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挂靠期间,科协严厉禁止该机构从事任何商业活动。后来科协改制,“四个半单位合并”,也就把这个机构撤销了。2006年3月之后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典型的诈骗。”杨教授希望记者的调查能够让此事水落石出,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该委员会还自称是由国家事业行政管理局批准的国家二级教育学术机构,是事业单位法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管理局,更没有国家二级教育学术机构的说法。记者致电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查询得知,没有这个委员会的登记记录。
突破口还是从官方网站上找到。查询“CCEE.ORG.CN”域名得知,网站所有者是北京明睿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该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吕丽娜,另外两位股东分别是周建波和胡晓映,而这三者都在“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吕丽娜是常务副秘书长,周建波是综合办公室主任,胡晓映是专家助理。
记者通过独立消息途径获得的一份“中国专委会规章制度”的内部文件,文件显示,“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上面盖的正是明睿博公司的大红印章。这份内部文件还为业务员规定了底薪级别:钻石底薪2500元,对应业绩额5万元;白金底薪2100元,对应业绩额4万;黄金底薪、珍珠底薪……
工商材料显示,明睿博科技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公司曾设在海淀区信息路,与“委员会”曾经的办公地点有重合。他们的官网介绍表明,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系统集成、教育信息化、校园自动化管理、企业智能OA办公平台的开发与维护及专业邮箱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明睿博公司,工作人员说吕丽娜不在,并且很少能看见她。秘书长潘翔也从没见到。
4.
教育界高官退休后一个个有人找上门
2008年3月,原国家教委原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教育部原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人先后发表声明。皆称自己与“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除了韦钰之外,其他的几位退休在家的教育界高官,都或多或少地参加过这个机构组织的活动,或讲课,或参加论坛,或题字剪彩。“中教专委”之所以能够广开业务,行骗三年,与这些专家的出席不无关系。
上述专家全部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浙江金华某小学在90年校庆的时候,曾请王文湛到场参加活动,并请柳斌为小学题词。在记者通过独立消息途径获得的一份传真复印件上发现,这次校庆和题词都是“中教专委”运作的,为此“中教专委”进账4.5万元。
柳斌的秘书谢老师强调,柳斌主任基本未从中获利,每次题词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几百元润笔稿费,不会超过1000元。很有可能是这些非法机构从中渔利。
深圳《晶报》曾在2009年1月8日报道过一次“2009年中、高考备考对策”讲座。那次讲座正是由“中教专委”下属的“教育读物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其中几个主讲教师,是从北京重点中学退休的特级教师,有些教师还是“中教专委”的会员。
(据《新周刊》)
作者:王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