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交通意外事故、校内设施意外伤害等都曾经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3月30日是全国第十四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南京市多所中小学校都进行了自救自护、消防应急等演练。不过记者了解到,南京市近两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发生了新变化。
“每年造成青少年意外伤亡的第一位是溺水,第二位是自杀,第三位是因体质弱引发的猝死。”南京市教育局学生安全管理处处长张晓惠介绍说,近两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包括南京市中小学生安全伤害事故发生比例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溺水死亡事故以农村地区小学生为主;自杀和猝死则以城市中学生为主。相比而言,自杀在近年来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中,人数逐年增加,控制难度也最大,南京市去年4名自杀的学生,自杀前都出现过比较严重的心理抑郁。
目前南京市各所中学都配备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所学校都开设心理咨询室,为什么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意外的学生人数还在不断上升呢?
“没去过,也不会有很大效果吧?”南京市第27中初二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因为对咨询效果持怀疑态度,没有心理咨询过。“不好意思说,要是讲出来后事情被传出去怎么办?”南京南昌路小学六年级的王同学说。记者调查发现,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愿意主动交流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学生中,其中有8人都表示,出现过或时常出现心理烦躁等问题,但没有1人主动去找过老师交流,也没有1人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人认为,多数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都笼统浅显,对学生达不到对症下药的效果;而多数学生还是认为主动去咨询就代表“有毛病”,不愿意主动沟通,加上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度又不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想要达到良好效果,必须从知识传授结构和整个社会的思维转变方面,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