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学生逛顶级实验室、中科院物理所开放日火爆(图)
来源: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05-18

       人民网科技北京5月17日电 (张 鹏)2009年5月16日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第六个公众科学日,仅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八一中学、北大附中等学校学生和社会公众近六百人前来参观,收获了许多课堂外的物理学知识。

  活动组织方负责人赵岩告诉记者,每年五月份中科院物理所都会选择一天作为公众接待日,主要面向初中到大学的学生,也会向社会免费开放。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影响越来越大。公众可以通过登陆中科院物理所网页了解相关一信息,他们也会向一些有长期联系的学校发出邀请函。物理所每年安排的参观内容都有所补充,会根据当年科技前沿发展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一些比较基础浅显的实验和理论。今年的参观内容包括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低温现象演示、未来电池技术、染料敏化电池等16项内容。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展板讲解的方式,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担任志愿者为大家进行讲解。

  除此之外,主办方特地邀请赵忠贤院士为同学们做了“神奇的超导体”的学术讲座。能容纳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里也站满了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博士生吴宝俊介绍说,从09年2月起,日本和中国等一些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铁基超导,目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出的超导温度为世界最高,这一领域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赵忠贤院士深入浅出地从超导的原理、应用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知识。

  来自北大附中的高一年级主任戴颖告诉笔者,自公众日设置起他们每年都会组织高一、高二的学生前来参观。现在这一活动已经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新课程的内容中,有学分的设置,每个同学都是带着学习计划有目的地前来参观。从事高一物理教学的王国华老师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带领同学参观物理所,但是给我的感触很大,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因为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像这种高端实验所需要的一些设施别说初高中,就连有些大学都没有。平时上课同学们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液态氮气温很低,但是没有直观感受。今年来到这里,亲眼看见烟雾缭绕下的液态氮,就会明白零下190多摄氏度是什么样的了。”白冰是北大附中初二年级的学生,因为自己对物理很感兴趣加之父亲是物理所的研究员,每年这一天她都会到这里来参观学习,她说:“学校的实验都是最基本的,这里的实验更有意思。看见玫瑰花经过液态氮的浸泡就会变得很脆,金鱼在快速浸泡液态氮之后居然还能活。志愿者还会告诉我们这些原理在医学和生物学上的应用,让我了解到应用性更强的知识。”八一中学的三名女生也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很喜欢这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希望学校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曹泽贤和梁文杰两位研究员在今天的接待日活动中主要负责“与科学家面对面”这个环节,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科普问题。曹泽贤说:“科学家不仅要做好研究工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提高公民科技意识,树立科普观念也是我们的分内之事。我们看到许多原本对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因为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等一些客观原因,这种兴趣逐渐被扼杀感到非常痛心。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科学的前沿和著名的科学家,让他们了解到科学世界中的精彩,我相信国家会培养出更多科技人才。这科普这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梁文杰研究员也表示:“初、高中是同学们对未来兴趣方向的形成期,这时候我们应该担负起正确引导他们发展的责任。” (本文来源:人民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