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作文教你三招拿高分
来源:东莞时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06-04

   受访教师:汪卫权

  简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任教东华高级中学高三级

  “高考作文是一种功利阅读。”在汪卫权看来,高考作文阅卷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环境,它不是一种兴趣阅读,而是一种工作阅读;它不是一种自由阅读,而是一种强迫的限时任务阅读。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也曾说过,作文评卷是一种两分钟的快速阅读。

  针对高考评卷这种阅读特性,作文如何在第一时间得到考官的“好印象”,非常讲究技巧。今天,东华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汪卫权传授几个招数。

  招数一

  立意切忌偏离题意

  汪卫权说,阅卷老师首先要判断作文是否切题,以便决定作文的等次。要迅速弄清是打一类卷,还是打二类卷、三类卷。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就算立意不够新颖,不够深刻,也并不一定影响得分,但偏离题意就很难说了。

  怎么审题才能不偏离题意。汪卫权介绍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从标题语法结构下手。对于词语式标题,如“追求”,采用“扩展法”,可以这样立意:追求就是动力;追求就是坚持;追求就是贡献。对于短语式标题,如“我的感动”,可以这样立意:为执着与坚韧而感动;为顽强与自信而感动;为积极与乐观而感动。句子式标题,往往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一般说来,我们只要认同或者反对这个观点,说透其中暗示的道理即可。如2009年广州一模作文题“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第二种,分析标题词语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如2009年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作文以“登高望远”为题,这是一个寓意型的命题作文,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又因为象征而具有隐含意义。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是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目光和人生境界。要结合人生经历、社会现实,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登高”与“望远”之间,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

  招数二

  议论文忌“空泛议论”

  很多考生都选择议论文。阅卷老师评分主要是看观点是否明确,分析论证是否有力。

  一般说来,纯粹的说理难以驾驭,读起来也比较费劲,容易给人“空泛议论”的感觉,所以很多考生喜欢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这对应试作文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汪卫权说,这两年,“拿古人说事”不断遭到批评。但是,阅卷老师不一定计较这些,因为来自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的事例,论证的效果也不一定就好。事例超过阅卷老师的知识范围,如果不是写得合情合理,说不定就被看成是胡编乱造。

  同时,从阅卷心理来看,只要例证是恰当的,尤其是能反映考生的语文素养,不但不会因为俗而被打低分,反而更容易得到好印象。像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事例,古典诗歌、文学名著的材料。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材料,而在于怎样用这些材料。要对材料作恰当的组织,紧扣观点,画龙点睛的分析议论。

  招数三

  作文结构一定要清晰

  高考阅卷老师看得很快,为了适应这种评卷,考生写的文章必须一目了然。第一段讲什么,第二段讲什么,要让阅卷人阅读一个段落时,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要让评卷老师在第一时间内知道文章的思路和谋篇布局。

  汪卫权提醒说,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因此考场作文的结构一定要清晰。

  什么样的文章有结构?汪卫权说,除了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要很容易看出是并列、对照、递进或总分的关系。要像安排全文结构一样,安排段落的结构。讲究段的开头、展开和结尾技巧。一个段落只写一个意思,做到单一、集中,有层次,并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记者 蔡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