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怎样填?专家为你支招(一)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6-09

       本报独家专访省招考中心杨怀珠处长

  8日下午5时,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响起,两天的高考宣告结束。然而考生和家长还不到轻松的时候,因为接下来的填报志愿,仍然让他们很是头疼。

  按省招考中心安排,我省高考志愿的填报将分两次进行。6月9日至14日,考生填报本科(含三本及提前批专科)志愿;7月31日至8月3日,考生填报专科(高职)志愿。

  杨怀珠,在四川大学从事了12年高校教学工作,在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从事了20年招生工作,教学经验和招生实践丰富,对高考有深刻理解。

  在记者的采访中,杨怀珠老师就选择志愿的原则、我省本科批次的划分,以及高考招生录取中的投档方式、高考志愿填写前的准备和在填写志愿时应该处理好的10种关系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解析。

  一、选择志愿:实力为基础,不互相攀比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和考生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好心态问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以兴趣爱好为前提,以实力为基础,不互相攀比。应该本着考生能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基本前提。

  家长愿意让子女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是人之常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他提醒家长和考生注意,这些家长或考生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就是你的真实水平在什么位置?你要去就读的高校又在什么位置?换句话说,你的高考估分或者你的高考成绩是多少?你要去就读的目标院校的录取线是多少?你能否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线?

  杨怀珠说,高校招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家长和考生要选择高校;同样的道理,高校也要挑选学生。

  二、我省本科录取分四个批次: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山西省本科录取共分四个批次,即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各批次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提前批本科主要是军事、公安类院校和国防生、艺术类考生以及免收学费的师范类院校,还有海关、航海等某些特殊类专业招生的院校。提前批招生数量比较小,文、理科提前批仅占总招生计划的3%左右;但是艺术类提前批却占艺术类总招生计划的35%左右。

  第一批本科参加录取的院校为全国重点高校和生源比较好的一般院校。为了给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我们又把第一批分为A类和B类两个小的批次,这两个小的批次,即A类和B类,在志愿的填报和录取中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但A类和B类执行的是同一条最低控制线,即同一条一本线。第一批本科录取的数量文科约占第一、二批文科录取总数量的22%左右,理科约占第一、二批理科录取总数量的35%左右。

  第二批本科参加录取的为一般本科院校,依据与第一批本科相同的思路,也分为A类和B类两个小的批次,A类和B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在录取中执行相同的二本线。第二批本科录取的数量文科约占第一、二批文科录取总数量的78%左右,理科约占第一、二批理科录取总数量的65%左右。

  第三批本科为近几年成立的民办高校,属于高收费的院校,第三批本科录取的数量文科约占第一、二、三批文科录取总数量的30%左右,理科约占第一、二、三批理科录取总数量的25%左右。

  三、高考招生录取中的投档方式

  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放考生档案的依据是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院校志愿。在成绩和志愿两个因素中,是以志愿为主,成绩为辅,还是以成绩为主,志愿为辅,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其对考生档案的投放效果是不同的。杨怀珠介绍了三种最基本的投档方式:

  1.志愿优先方式

  志愿优先方式又称为“志愿清”方式。其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依据成绩。投档操作过程如下:第一轮投档,首先投放第一志愿考生档案。投档前,对所有参加同批次录取的高校,凡第一志愿报考同一高校的考生,电脑根据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考生按所报院校第一志愿进行排队),每个高校排一个队列,有多少高校参加录取就排多少个队列。依据高校招生计划,按投档比例由高分到低分向这些高校投放第一志愿考生档案。第二轮投档,投放第二志愿考生档案。在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凡第一志愿投满的高校,将不再向其投放考生第二志愿档案。若某高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则可以在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中依据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依高校缺档数量按比例由高分到低分向该校投放考生第二志愿档案。第三轮投档,投放考生第三志愿档案。在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凡第一和第二志愿投放完毕后,仍不能完成投档计划的高校,则继续以相同方式向其投放第三志愿档案,直至该校按比例投满为止。

  由此可见,在志愿优先投档方式中,任一批次非第一志愿考生报考某校时,即使成绩很高,只有在该校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足时才有效。换句话说,只有在该校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满时(即第一志愿缺档),非第一志愿考生才有可能向该校投档。可见,报好第一志愿是何等重要!

  2.成绩优先(平行志愿)方式

  成绩优先方式又称为并列志愿(平行志愿)或分数优先方式。其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

  投档前,电脑首先依据全体考生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从第一名考生开始检索,根据考生成绩由高到低遵循志愿依次向下投放,电脑具体投档操作运行过程如下:第一名考生。由于此时所有考生都没有开始投档,显然,无论第一名考生选报哪一所高校,其档案都会顺利投向目标院校。

  ……

  第N名考生。若该生所报第一志愿院校档案未满,则其档案可顺利投向第一志愿院校。若第一志愿院校档案已满额,则电脑检索其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满额,若未满额,则将其档案投向第二志愿院校;若考生第二志愿院校已满额,则电脑又检索其第三志愿院校是否满额,按照与处理第二志愿完全相同的方式处理第三志愿。……当电脑以完全类似的逻辑方式检索处理完毕第N名考生的所有志愿后,若该生的档案仍未投出,则该生所填报的全部志愿均变为无效志愿。

  对于第N+1名以及其后的所有考生,电脑均以相同方式处理。

  在成绩优先方式投档中,录取的决定因素是考生的总成绩,几个志愿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或平行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各志愿之间的次序和梯度是并列的或平行的,恰恰相反,各志愿之间的次序和梯度与志愿优先方式下是同等重要的。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时只能拉开梯度(即第二志愿比第一志愿录取线低,第三志愿比第二志愿录取线更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吃亏。

  3.分数级差方式

  分数级差方式是志愿优先方式和成绩优先方式的折中,兼顾了考生志愿和成绩两方面的因素。

  其投档过程是,在向某高校投放考生档案时,若某考生第一志愿未报该校,而是第二志愿填报该校,这时将该考生总分减去一定的分值(称为“级差”),同时将其第二志愿视为第一志愿并与其他第一志愿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投档。类似的可以对第三、第四志愿设置级差(志愿越靠后,减去的分值越多),并视为第一志愿进行排序投档。

  由此可见,此种方式的实质是将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一定的级差分值,然后将考生非第一志愿提升为第一志愿,经过这样处理后,再按志愿优先方式投档。通常院校志愿级差分值为30-50分(专业志愿级差分值为3-l0分)。可见,非第一志愿考生以这样的附加条件与第一志愿考生竞争显然是处于劣势,由此足见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因为分数级差方式是志愿优先和成绩优先方式的折中,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不要忽视前两种方式所涉及的注意事项和要点之外,还应考虑与前两种方式的区别,即梯度的大小――级差分值。凡是采取这种方式投档的,省级招办或招生院校都要规定投档分数级差。一般地,院校志愿级差分值为30-50分左右。这时考生在选报院校志愿时,各志愿之间的梯度一定要大于省级招办或院校规定的级差分值,才能保证档案的顺利投放。由于山西省不采取此种投档方式,这里不详细讨论。但这种投档方式的基本思路考生在选报专业志愿时要用到,那时只要把院校志愿换成专业志愿,院校志愿级差换成专业志愿级差来分析即可。

  另外,分数级差方式投档法在实践中“级差”值是个动态数值,每个院校都不相同,不好掌握,操作难度较大,各省市基本上不采取此种方式投档。

  4.实际录取投档中的九种组合方式

  在实际录取中,一个考生最终被高校录取确认,要过两道投档关。第一,省级招办依据考生总分和院校志愿遵循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均大于院校招生计划),并按一定的方式(如前所述,共有三种方式)向高校投档(我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进高校大校门);第二,高校再将已进档考生依据考生专业志愿并按一定的方式(如前所述,也有三种方式)投向各专业(即第二次投档,我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进高校教室门)。

  因此,省级招办每一种投档方式高校都有三种专业投档方式与其相对应,按数学中组合原理,共有九种投档方式。但最基本的投档方式仍然是前面介绍的三种,考生只要完全理解这三种方式,其他的六种只不过是这三种方式的组合而已。

  在多年的录取实践中,各省(市、区)按教育部要求,为了兼顾各个分数段考生的利益,第一志愿采取志愿优先方式投档,其后的各个参考志愿(即第二、第三等后续志愿)按成绩优先(平行志愿)方式投档。

  四、填报志愿前的准备

  1.保持良好心态

  考生应该坚信:①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②选择你的也是最好的;③每一个行业都有做得最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正的黄金放在任何地方都会闪闪发光的!

  高考志愿填报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考生提高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定位判断能力,遵循填报规律,借鉴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就一定能科学、合理地填好高考志愿,把风险降到最低。

  2.全面了解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校的有关招生事宜的章程。考生和家长欲获取此信息,可通过访问各高校的网站直接阅读或下载。

  3.正确认识填报志愿中的服从调配问题

  高考志愿实际上包括两重含义,第一是院校志愿,第二是专业志愿。

  对于院校志愿,服从调配只能去那些第一志愿和参考志愿都投放完,仍然不满额的院校。不满额有两种情况,第一,太热或太好无人敢报;第二,太冷或太差无人愿报。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确实出现过,例如南开大学200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年和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年等。第二种情况表明这些学校无论在哪一方面对上线考生都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多数考生都不愿意选报,凡是别人不愿意选报的院校,你自己肯定也看不上。特别是对于高分段或次高分段的考生,在院校志愿服从调配问题上更要慎重对待。注意,从2008年开始,山西省已经在本科志愿栏目中取消院校服从调配一项,对于考生全部志愿投放完毕仍然缺档的院校,将采取网上征报志愿的方式补缺。

  关于专业志愿的服从调配问题,如果考生对专业志愿没有太过分的特殊要求,建议考生一般情况下都应选择服从调配,即使有些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要选择服从调配,因为此时是关系到考生能否上大学的关键时刻,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绝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