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
他们这样收钱
老师们收钱,有若干种方式,最好的,就是收钱办事,最差的,则是直接骗钱。
1.收钱办成型。H教授说,他认识的一位在某艺术学院当领导的著名歌唱家,对自己没把握办进去的学生绝对不收钱。据他所知,有些有信誉的老师没把握的不收费,有把握但是万一考生没有发挥好,考试没过的,还有一套退钱机制。这些还属于道德好的。
2.收钱办不成型。有些艺术院校老师收了钱只能保证你专业课能通过,但是考生文化课不过,没考上,他收的钱照样不退。而且你明年要是再考,还得向他再交钱。
3.考前辅导型。也有稳妥地收取好处费的方法,那就是考前辅导。H教授说:“懂得声乐的都知道,考前辅导你几个月,能管什么用呢?但是很多老师都走这条路,有没用不管,关键是有学生来,有钱收。”西北某艺术院校一个系主任,每节课收1200元,课时才20分钟,这不是点石成金吗?
4.中介型。由于考前家长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找关系托熟人”。于是一些“考试中介”就出现了,他们都会声称自己与某某领导或者教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大打包票能够让考生入学,所要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均有。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
观点
别让教授变“叫兽”
在作家邱华栋的新作《教授》里,某些高等院校里传道解惑的教授在学生眼里是“叫兽”。这个极具贬低含义的新词,还真是那些热衷潜规则并身体力行者最好的身份注解。
去年,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对100名艺校女大学生随机调查,有40%以上的在校女生遭遇过“潜规则”。一些女生在“一次‘献身’胜过多年奋斗”扭曲价值观的左右下,不惜尊严人格向招聘考官乃至导师抛去“肉体红包”;更为可怕的是,在诱惑面前,一些教授的私欲日益膨胀,利用学术与职权之便大肆聚财,师德、人格轰然倒塌。
按理说,高校作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门槛和较高层次的象牙塔,本该把道德与荣誉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假如连高校也失信于世人,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所以,必须对高校导师、教授权力与职务便利严格规范与监督,对俯身潜规则者严厉查处,必要情况下可吊销其执教资格甚至惩以终身不得从事该行业工作,千万莫让肮脏、龌龊的“潜规则”砸了高校的招牌。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