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历程、美好的明天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8-07

  ——写在金湖县建县五十周年之际

  尧帝故里荷香四溢,湖鲜美食喜迎嘉宾。今年对于金湖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在获得了“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湖鲜美食之乡”三项荣誉称号之后,在举国上下欢庆建国六十周年之际,金湖又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大喜日子。

  五十载艰苦创业,五十年成就辉煌。金湖原属扬州专区宝应县湖西地区。为加快宝应湖西地区建设,改变其落后面貌,1959年国务院批准单立新县,周恩来亲自定县名为“金湖”。目前,金湖县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1个镇、7个场圃。

  5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短暂一瞬。建县50年来,金湖县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艰难曲折中前行、在开拓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大潮中奋进,以翻江倒海卷巨澜、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根治水患,告别贫困,发展生产,富裕人民,使金湖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农业、工业、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令人瞩目。农业,从自给自足、维持温饱到户产万斤粮、人均一吨粮,进而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商品鱼生产基地,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低产到高效的转型和跨越;工业,从基础薄弱、门类单一到集团连锁、行业领先,形成机械制造、仪表线缆、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成就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且产、销、效屡创新高。

  综合经济实力一年比一年强。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7亿元,比建县之初增加134倍;实现财政收入8.4亿元,增加257倍;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增加203倍。全县拥有40多个工业门类和2000多户工业企业,其中销售3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0户、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9户、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高新技术企业13户,并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商标16个、省著名商标14个。工业占GDP比重达41%,比建县之初提升40个百分点,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迈入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全县耕地面积达75万亩,农业产业以“四水”为特色,高效种植业比重达20%、高效水产养殖业比重达2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0%;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4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7个,农民经纪人1.4万人;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6个,绿色食品品牌9个,有机食品品牌3个。农业在“户产万斤粮、人均一吨粮”的基础上,向高效规模、产业化发展迈进。靓女一号  10:48:42人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00元,比建县之初增加2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9元,增加202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6.6亿元,增加1905倍,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2.5平方米和37.9平方米,分别比建县之初增加20平方米和15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大保险”覆盖面均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和谐稳定,连续六年获得“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群众的安全感、幸福度不断提高。目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5个指标中已有18个指标达标和超序时进度。

  城乡面貌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县城快速发展,不断做大做美做优,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三区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2.6%,常住人口达12.5万,城市化率达41.3%,已创成“江苏省卫生城市”和“江苏省园林城市”。建成金湖大桥、金宝南线绕城段等交通8大工程,建设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国家一级标准汽车客运总站、800万吨金湖港等交通十大工程正在快速推进。闵桥、吕良两个中心镇初具规模;建设楼庄、施尖、南望等5个规模农民集中居住点,入住农户达6000多户;农村楼房率达35%,20%的农户在县城拥有住房。

  社会事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快。文教卫体事业协调发展,建成金湖中学、金湖第二中学、枫叶国际学校等重点中学,全县幼儿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升学率等主要教育指标均提前达到和超过教育强省标准,被评为国家教育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县;建成县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11个标准化镇文化站等文体设施6大工程,被评为国家体育工作先进县、国家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国家广播电视先进县;建成二级甲等医院2所、标准镇卫生院9所、村和社区卫生室130个,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被评为国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实现负增长,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面实施民生帮扶“十大工程”,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被评为国家民政工作先进县、国家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基础教育)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金湖的建设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接新挑战、肩负新使命,县委提出“学高邮、赶宝应、赛洪泽”的口号和“总量增两倍、财政翻两番、‘三城’同创建、率先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融入苏中板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总揽全局,紧扣“提速发展、跨越赶超”这一主题,突出“做大做强工业、做优做美环境”两大重点,主攻“财政增量、群众增收、就业增岗”三大难点,实施“强县、兴镇、壮村、富民”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落实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推动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盘大盘强现有企业“四大举措”,打造100亿元机械制造、80亿元仪表线缆、40亿元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坚持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绝不为了所谓的政绩而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的灾难和祸害、绝不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成本把污染项目引到金湖来的“三大原则”,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金湖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坚持不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围绕“荷乡园林特色城市”的定位,坚持“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三区联动、“荷文化、水文化、尧文化”同步彰显,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县城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县城发展。着力实施以“建设路改建、南北老街改造”为重点的三年改造老城区、以“构建交通大网络、开发东片和南片”为重点的四年建成新城区、以“拆迁拓地、基础建设、功能配套”为重点的五年建成国家级开发区的县城发展“三大战略”。每年城市建设投入15亿元以上,加快实施道路建设工程、市政配套建设工程、市场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12年实现创国家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的目标。不遗余力地破解以交通为重点的环境瓶颈,针对金湖县交通边缘化的现实问题,按照“接轨、贯通、成网”的思路,大办交通、办大交通,逐步实现“接轨宁沪、连通四方、循环畅通”的目标。今后两年,着力建成金宝南线金湖段续建工程、省道331金湖至马坝段改线工程、宁淮东线工程、金湖二桥工程、农村公路超1000公里工程、国家一级标准汽车客运总站工程、800万吨金湖港工程、环湖大道工程、金宝航道升级改造工程、现代物流中心工程等交通基础建设“十大工程”,彻底改变交通边缘化的现实状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代激扬起我们美好的憧憬,更加美好的明天有待我们开创。金湖自建县至今已五十年,经过50年的洗礼,勤劳而善良的金湖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播种、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谱写了一篇篇绚烂的华章。如今金湖已从昔日的水洼地成为苏北重要的工业、贸易、旅游等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全面发展、城市服务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城市。金湖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乘着建县五十周年的东风,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向建设全面小康新金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金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孙晓燕 凌诚 浦荣曹 王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