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仁寿一中:百岁名校的六十年成绩单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9-30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中华儿女即将迎来新中国六十华诞。而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对于位于眉山市仁寿县的仁寿一中而言,还有另一重特殊的意义:这所已有245年历史的名校,决定举行建校以来第一次校庆活动。

         在仁寿一中的师生和校友们看来,这次庆典,既是庆祝学校风雨兼程走过的245周年,也是庆祝学校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 60周年 。他们满怀深情地表示:“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仁寿一中的今天。”

         赵珂韶光荏苒,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到当代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仁寿一中继承悠久的历史传统,不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60年来,仁寿一中为高校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为各行各业培育人才不计其数,桃李遍天下,美誉满中外;学校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堪称中国县域中学的榜样。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上,仁寿一中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为新中国60华诞献上了可喜的成绩单。

        回顾60年来的风雨耕耘,仁寿一中交出的答卷无愧于这一赞誉,无愧于历史,亦无愧于时代!

        跨越发展,从私塾到“国重”

       眉山市仁寿县,古称陵州,具有近1600年的悠久历史,是四川省第一人口大县,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1764年,仁寿一中的前身———鳌峰书院便始建于此。岁月悠悠流逝,书院薪火传承,不绝的书香一直绵延到了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教育也回归人民。仁寿一中响应时代号召,从此投入到人民教育事业之中。60年间,在诸多教育工作者的悉心耕耘下,学校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不仅在办学规模上有了极大提升,而且在教学水平上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今天的仁寿一中,占地面积达217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在校高、初中学生近8000人。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大方,完全按现代化标准建设,配备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不仅建有现代的校园网络、一流的语音室、恢弘的演播厅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拥有一流的塑胶运动场、人造草坪足球场、室内体育馆和能承办大型比赛的游泳池。在优良的硬件支撑下,仁寿一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建设了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和各类实验室等,并采用自制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多种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仁寿一中也拥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400人,其中特级、高级、中级教师200余人,梯次分布合理,人员知识面宽泛、基本功扎实;一支既懂教育理论又重教育科研,还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壮大。“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积极参与教研,大胆进行教改,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校本教研”不断推动仁寿一中教学水平向前迈进。

         在仁寿县党政领导的关怀和全县人民的支持下,仁寿一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办学成绩。早在1962年,学校即被确定为四川省20所重点中学之一;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2002年,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不仅如此,仁寿一中还凭借各方面建设成就,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人才选拔基 地”、“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近年来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

         245年的积淀,60年的奋进,从古时的书院私塾,一路栉风沐雨发展成为今日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仁寿一中始终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教育责任,无愧于人民心目中的教育明珠。

         成才摇篮,为祖国树栋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办学历程中,仁寿一中忠诚地实践着“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建设者。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3万余名莘莘学子从这里踏入高等学府殿堂,其中有近1万名佼佼者进入重点大学,仅考入北大、清华、中科大等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达1000余名。无数有志青年通过仁寿一中,走向广阔天地,从此大有作为。在他们中间,先后涌现出10余名世界级或国家级科学家,20余名省、部级高级干部。其中,包括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世界的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国防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廖国良将军,东海舰队副政委魏伯良将军,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巢永烈教授,以及李萌蘖博士、陈卫萍博士等。更有大批事业有成的校友,正分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着力量。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仁寿一中的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就一直名列全市前茅,是当之无愧的高等学府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仁寿一中积极进取,不断刷新着高考纪录。特别是2005年以来,学校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本科升学率保持在70%以上,并年年创下历史新高,成绩喜人。

         每年不仅有大量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全国,同时也有大量学子慕名前来报考,希望在仁寿一中实现自己求学的梦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在了解到仁寿一中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后,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陵州第一学府,桃李遍布神州”。这可谓是对仁寿一中的真实写照。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结硕果

         桃李遍天下的教育成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仁寿一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果。学校上承百余年的办学思想和优良传统,提出了“向学好善,思进有为”的办学理念和“上报国家,下立人品”的校训,形成了“勤、诚、勇、朴”的校风、“自育育人”的教风和“自治治事”的学风,并将这些精神与时代脉动相结合,不断为之充实新的内涵,指导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根据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特点,仁寿一中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通过重导引、重系统、重践行、重环境、重科研等一系列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的品德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而以理想前途教育促进学生提高,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格,并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发掘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潜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必要的引导。因此,仁寿一中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培养出大量音乐、艺术、体育特长生。近年来,共有200余名学生被各类艺术院校录取。仁寿一中已真正实现了从过去应试教育到现代素质教育的“无缝过渡”,素质教育取得了同高考一样丰硕的成果,二者得以协调互补,共同提高。

         锐意探索,教学改革创新篇

          一直以来,仁寿一中都非常注重站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教育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断总结、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早在1952年,仁寿一中创造的“以英雄形象感染学生”教育法在西南地区推广开来。1979年,仁寿一中又率先在全省提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1984年,仁寿一中建立了全国首家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学校教育科研领先进入新的 高度。此后,仁寿一中又率先提出“通过课题实验,探索素质教育”的论题,使素质教育步入科学轨道。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新课改的推进,仁寿一中与时俱进,直面新形势下的挑战,着力打造优质教育,追求精品管理,提出“优质教育”与“精品管理”双概念,针对教师队伍实际,采取新的教师成长模式和教学模式,再一次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

         60年来,仁寿一中先后完成了21个重点教育课题实验,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奖励。仅最近几年,全校教师就已出版教育专著10余 部,发表教研论文600余篇,获奖400余篇。

     “科研、教改、教学”关联互动,已内化为仁寿一中的一大特色,帮助学校始终保持领跑地位,而且使仁寿一中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教师培训中心、干部培训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心,充分发挥了教学教研上的示范性、实验性作用,带动区域教育水平的发展。

         迎接未来,从历史节点出发

         245年的书香传承,60年的辉煌成就,令仁寿一中站到了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仁寿一中人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校长方良元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的支持下,虽然一中在“教育”这个“考试”中,交出一份令祖国和人民比较满意的答卷,但是明天还有更多的“考试”在等待着仁寿一中教育者。“从这个历史节点出发,我们会更努力地去‘考试’!”对仁寿一中而言,辉煌的成就,无疑是再创辉煌之路最好的起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