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35中调研时说:“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期待。(9月7日人民网)
最近温总理保证,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绩效工资资金从哪里来,怎么分配下去都还不清楚。本文仅分析过往大学教授与中小学教师地位悬殊的原因。
相同职位,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高低悬殊,外人无法通过职务来判断收入多寡。在企业里担任个经理或者总经理、总裁,要分个尊卑,出了公司门就跟基层员工没两样。
但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可不是这样,当个科长、处长或者厅长,就像军衔一样,走遍全国都受尊重。以前坐软卧要处级以上干部才行,否则宁愿空在那里也不卖票。现在经常说的区域均衡问题,实际上是同等职务,在不同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巨大的问题。既然是问题,说明本来应该一碗水端平的。相对于区域均衡,城乡差别、体制内外差别,都不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公立学校教师和公务员工资主要是按职务来套。中学和小学由县区管理,区教育局是科级干部,中小学校长到顶了副科级,普通教师只好排在股级以下。机关里面干部多,职员少。学校里面教员多,干部少。平均下来,教师工资肯定比公务员低。如果硬把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到超过公务员的地步,那等于是相同级别教师工资更高,教师也许更满意了。但可能会引导行政级别高的公务员往学校流动,对教学水平反而起到负作用。
大学教授地位高,因为技术职称高。例如正教授理论上相当于厅级,中小学教师虽然也有技术职称,但是高级职称的比例远低于大学。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行政级别高,北大清华是部级院校,省属部属院校里面,副部级、厅级或者副厅级都有。因为校长级别更高,很多地方的教育厅厅长管不了大学校长。校长级别高,大学里面各岗位的行政级别也就高了,级别高了自然受尊重。温总理的期待,反映了中小学教师地位相对低下的现实。
要实现温总理的期待,唯有同时打破大学和中小学的铁饭碗。让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同脱离行政级别的影响。在教书育人的生产线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环节都很关键,政府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市场化和公益化等不同路径的努力,使从事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们能取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报酬与社会地位。
广东广州 余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