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五指山市“五免一补”促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10-01-19
       新华网海南频道1月19日电(记者王运才 王英诚 陈颖)“五指山的山峰高入云,孩子们读书云上行……”这是过去海南省五指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形容农村子弟上学路途艰辛时哼唱的一首民歌。记者日前在海南民族市县五指山市调研时发现,“读书难”在这里已经得到根本改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小学生已经全部在乡镇寄宿制学校免费就读,而中学生们更是全部“移民”到城里读书,整座城市真正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五指山市率先实行“五免一补” 所有中小学生免费读书

        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腹地的五指山市是全国闻名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市,全市有7个乡镇共11.3万人。据该市教科局局长冯本雄介绍,原先这里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初级中学,初中生规模2815人,农村公办小学在校生4774人。

        冯本雄说,过去虽然学校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乡镇中学地处偏远,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师资短缺,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更是阻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于过去的乡镇、农村学校交通不便、质量不高,在此前该市教育部门进行的一次摸底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赞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新建寄宿制学校

       除了改变教育布局,五指山市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原先海南省政府“两免一补”(免小学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基础上,再增免全市中小学校学生作业本费,免除在五指山中学高中阶段就读学生的学杂费,免除在该市 职业技术学校 就读学生的全部费用,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五免一补”政策。

       从2009年秋季开始,这个国家级贫困市的各乡镇不再办初中,村级也不再办完全小学。原乡镇初级中学的所有教育资源整体移交乡镇中心小学管理。乡镇中心小学利用其教育资源,整合辖区各完全小学布局结构,设立乡镇寄宿制学校,将完全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全部移民到乡镇寄宿制学校读书。

       在当地政府教育布局调整和“ 五免一补 ”政策扶持下,该市小学升学率已达99.7%,初中升学率已达97%;小学辍学率降至0.02%,初中辍学率降至1.51%。冯本雄表示,五指山市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7个乡镇都各办1所公办幼儿园,力争让农村3-6周岁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0%,争取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0%。

教育惠民政策惠及山区少数民族群众

       记者来到五指山市采访时发现,真正令中、小学校学生们高兴的不仅是搬进了新的教室,而是从本学期开始上学不用再交一分钱。

       在距离五指山市区不远的南圣镇,原来的南圣镇初级中学已改成了南圣中心小学。六(3)班的学生黄欢、黄旗来自该镇番道村。“这里的老师讲课讲得比村里的老师好多了。”她们俩告诉记者,她们都是本学期才来到镇上就读,从周一到周五都寄宿在学校,除了每周每人自己带来6斤米,其他所有费用都不用交。

       南圣中心小学副校长黄玉梅说,南圣中心小学原来只有400多名学生,还要管着9所村级小学,无论对学生和学校都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经过这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该镇9所村级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到中心小学来了,中心小学的学生人数增加到了600多,此举让所有孩子都接受到了相对较好的教育。

    “这学期开学后,学生们没交一分钱,只注册名字就可以上学了。家庭困难的住宿生每个月还能领到补助。以前一些因贫辍学的学生现在都重返校园了。”黄玉梅说,随着村小学年级数量的减少,一批能力突出的农村教师经过培训后也进入了中心小学教书,增强了中心小学的教学能力。

       南圣镇什兰村60岁的黎族村民吴进福对记者说,他的孙女吴娟原先就读于镇中学,现在全部集中到了市里读高中,学校分文不收。

       南圣镇牙南上村的苗族孩子盆海妹说,她们村经济比较落后,过去村里的孩子几乎没有读完高中的。1年前,她幸运地考上了高中,但由于学校的费用较高,勉强坚持了1学期之后,盆海妹向家里主动提出放弃读书。如今,她再也不用为读书的费用发愁了,因为她成为了该市2179名免费进城读书的农村学生中的一员。这一次,是真正的学费、住宿费全免。

       冯本雄介绍,像盆海妹这样的农村学生,政府还专门发了交通补贴和伙食补贴。以盆海妹为例,每人每年160元的交通补贴足以保证她每两周坐车回家一次。

好政策让农村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五指山市,如果初中毕业生毕业时不想选择读高中、考大学,也可以报考五指山市职业教育学校,学一门专业知识,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上职校,同样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过去在大山里只想到今后像老一辈的人那样过,如今我们想的是如何像城里人一样奋斗和生活。”原先就读于五指山市毛道中学的初中生黄子曦,本学期已在五指山市思源学校就读。他说完成学业后还要争取继续读高中或者职校,希望今后用劳动技能在城市里谋生。

       据介绍,五指山市思源学校如今办学规模为初中36个班,1800人。“象思源学校这类的生源主要是全市范围内各乡镇的初中学生。”冯本雄说,这些学校都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的教育,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享受市政府“五免一补”的政策,每年不仅享受市财政发放的160元交通补贴,另外还有1500元的生活补贴。而且,住宿用的床上用品全部由市政府买单。

       五指山市市长黄坚说,实行免费上学后,五指山市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将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而农村学生通过免费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实施这项教育移民工程,市政府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专门为此投入了1000多万元。

       五指山市委书记李江华表示,五指山市在教育领域推行改革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到城里读书,既整合了城乡教育资源,统筹了城乡教育发展,也优化了城乡学校的布局,缩小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均等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