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清退学校临街商铺230家,把收回的校舍用于素质教育——
退租还教让“钱校长”变“纯校长”
作为徐汇教育悠久历史发源的地标——上海市徐汇中学今年将迎来160年庆典。为了恢复近代优秀建筑的本来风貌,让师生们感受 学校文化 的无声力量,该区教育局经艰难交涉,终于将临街的肯德基快餐店等8家商铺拆除,重新修缮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德楼、尚学楼和砺行楼。“这里要添置实验设备,那边再把图书馆扩建一下”,校长庄小凤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做一回‘纯校长’喽。”
这只是上海徐汇区“退租还教”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获悉,从2006年到现在,全区学校共清退商铺230家,总面积3.58万平方米,清退目标已实现9成。“还教育一片纯净的天空”成为该区区委、区政府花大力气推进的重点工作。
徐汇区的许多学校位于上海的“黄金地段”,一直以来深得商家青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弥补当时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学校纷纷破墙开店、租地赚钱。据统计,2005年前,该区共有65所学校出租出借“地盘”,涉及商户258家。这虽然增加了学校“创收”,但随之带来了任意侵占校舍资源、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诸多后遗症。
一位校长向记者展示了“珍藏”20年的记事本,其中有一周的校长日程颇为典型:星期一,研究学校“创收”;星期二,讨论奖金发放问题;星期三,参加校办厂定货会;星期四,商议出租店面设摊卖饮料问题;星期五,协调解决各商铺租约问题。这位校长感慨地告诉记者:“那么多问题都研究到了,就是没有时间研究教材、备课、教学和学生,难怪很多人叫我们‘钱校长’啊。”
让“钱校长”变为“纯校长”,就要拿回学校“地盘”,而前提则是加大教育投入。自2002年起,徐汇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力度,为推进“退租还教”提供财力支撑。区财政的教育经费拨款从2005年的6.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26亿元,教师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以来逐年增加,提高明显。
在教育经费投入连年加大的同时,区教育局着力转变校长的趋利意识,把“学校停止经营行为”纳入教育系统干部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严格规定校长收入与学校分配脱钩,区属校级干部由教育局统一核发薪酬,不再从学校领取一分钱;学校停止经营行为,关、停、并、转校办工厂130余家;清理和关闭“校中校”,切断了学校假借业余学校进行补课创收的渠道。这些新制度都为顺利推进“退租还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退租还教”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由于涉及面广,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下联合各部门综合治理。为此,早在2006年年初,“退租还教”便被列入徐汇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在清退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依法有情操作,主动上门向承租户发出书面告知单,解释退租原因和意义,争取租赁户的理解和支持。
徐汇区还制定“一校一方案”“一户一方案”,注重分类处理,对合同到期且愿意配合的,按照法律规定程序提前告知,提供搬迁便利,主动劝走一批;对合同到期但不愿搬迁的,发动承租地所在街道联手做工作,积极调解一批;对劝解无效的,通过司法途径判决一批,法院、城管等单位联手做好执行工作,确保快速清退。
今年以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徐汇区把收回的校舍用于 素质教育 ,让老百姓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实惠。为此,该区教育局以构建学校特色为着眼点,对收回的房屋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清退了“珍珠奶茶”铺,市四中的新食堂和乒乓球房“开张”了;收回了1700平方米散铺,南洋中学正酝酿设计科技教育的展示平台;650平方米退租房扩建为击剑馆,零陵中学击剑特色的发展空间更大了;长桥中学校门旁原有36家店铺,一字排开足有百米长,2010年元旦前终于宣告全部撤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