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本是未来社会栋梁,但接连发生的校园悲剧在令公众唏嘘之余,也不免让人心生忧虑:一些“天之骄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他们的学历以及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是如此不相匹配。
压力之下,学子踏上不归路
继“杨元元事件”后,沪上不少高校仍被 校园惨剧 的阴霾所困扰。最近,两名“90后”大学生在松江大学城溺亡,初步调查显示,两学生因感情纠葛而自杀。另一名在师范大学就读的学生,因为奖学金评定时不如意,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眼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则是一名就读名校汽车学院的学生因为多门科目考试不及格面临学校退学“通牒”,一时冲动跳楼自尽。
据了解,该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曾是县里的状元。但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的学习就不甚理想,“挂了好几科”。在留级一年后,他的学习进度始终跟不上。目前,互联网上已传出该学子跳楼前的遗书,称学校教务员因未满足该学生提出的第二次留级申请的一些具体要求,导致其“走上绝路”。
记者注意到,对于发生在这名年轻学生身上的不幸事件,高校学生的意见已经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校务处难辞其咎,“教务处的冷漠态度,打击了心灵脆弱的留级生”。正如之前“杨元元事件”中,宿管员的不当言辞导致她走上不归路一样。
但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年轻生命的离去固然让人扼腕,但“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自己”。有网友结合跳楼学生的遗书评论说,“你以为说学的东西没用、有压力什么的就可以作为借口了吗?一次次的放弃,又一次次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最可怜可哀的是父母!”
记者昨天致电沪上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和教务处工作人员。就新近的这起学子跳楼事件,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认为,学校教务处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并无不当。在国外知名大学,学生淘汰率远远高于我国的一些高校。
而南京理工大学一在读博士上演跳楼闹剧的原因是,他已经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妻子又已经怀孕。如果导师不能顺利让其毕业,那么他的工作即将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