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小学办起“贫富班”嫌贫爱富背后不简单
来源:荆楚网 作者: 编辑:xu 时间:2010-01-08

20100108143638.jpg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两档子“嫌贫爱富”的事情。据1月5日的《安徽商报》报道,当地灵璧县一位小学生家长反映,一些小学还在分“贫富班”——只要一次性交纳三千元“教育赞助费”,则孩子就可以享受只有30余人、教室内设置空调、彩电、DVD等设施且确保“教学质量”的“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则需要在有近百人的“大班”上课。学生家长认为:学校这种做法,违背了国家的 相关政策规定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1月5日的《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7年级4个实验班,最近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2000元费用。由于该校7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有家长觉得,这是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张校长则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

  新年伊始,各地各项工作纷呈除旧布新局面。牵动众多家庭的教育方面,却曝出这样的与交费、“被要求”扯不清的事情,不能不令人遗憾。安徽的“贫富班”也好,湖北的“贵族班”也罢,“嫌贫爱富”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依然存在于不少教育教学单位内部的公益意识、公平意识、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公权、职责部门以手中掌握的权力,冒工作之名、之便,行渔利、“揩油”之实的现实。

  以往,人们谈起教育公平及其实现的路径,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改进教育体制与社会现实的不相适应、如何改变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向以及如何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教育系统内外的资源互享,以弥合城乡、地区、阶层之间不公平的裂隙等等,但是,人们多有忽略的是,由于上级部门监管、规范、教育、惩戒措施的不到位,出现在基层教育部门内部、主观上是为了获利、挣钱、“捞外快”的举措,这样的举措,对加剧教育不公平以及对学生及家长的伤害,其实可能是最大的。诸如划分“贫富班”,设置“贵族班”圈套的行为,还有屡禁不绝、业已由明面转入暗中、动辄收取数万元“赞助费”之举,足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首先,教育应回归其本位、回归尊严、回归公益,教育工作者当肩负起应有的崇高使命;教育公平,还需从教育本身做起。尽数历史,中国教育与文明的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断,天灾人祸、战乱纷争,都不能阻止教育迈进的脚步。其实,对诸如“嫌贫爱富”等不当伦理观念的摈弃、纠正,正是当下教育的功能、责任与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人正己,教书育人,教育理应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与高度,而不应被异化甚或听任其大滑坡,教育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当对此努力不懈。

  其次,相关部门应恪尽职守、检点自律,严格杜绝各种名头的“贫富班”、“贵族班”以及花样繁多的“赞助费”。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当位列教育事业发展的首位。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上述种种,亦曾三令五申,严令禁止。《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出于利益、钱财的诱惑与考虑,置政策法规以及上级部门的禁令规章于不顾,不断变换花样划分“大”、“小”班、“贵族班”,巧立名目收取费用,无疑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且利害对错了了分明,明知故犯,垂涎伸手,更是不足取。

  还有,迁就、敷衍无助于根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种“赞助费”明里暗里盛行,其实已与经费紧张等毫无关联。“嫌贫爱富”的背后,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据去年12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原校长,多年累积账外资金竟超过了1亿元;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将学校的培训班收费、家长捐赠款等共计3575万元悉数揣入腰包,公款私存。如此等等,名为“赞助费”,实则已属商业贿赂行为,是打着集体创收名义的个人腐败行为。大数的“赞助费”及此,小数的“赞助费”若然。有关部门对此不应听之任之。把“赞助费”淡化成客观因素使然,更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 教育公平 的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