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公办幼儿园多种体制办分园引质疑 “稀释”or"燎原"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10-13

       家长质疑多体制办分园

       公办园是幼儿园招生的金字招牌,在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只要和“公”字挂钩,就意味着幼儿园师资强、收费低。但实际上,由于办园经费来源单一、教师编制少、房屋租价高等原因,公办幼儿园的扩张之路并不平坦,有的甚至不得不借助于社会力量办园,这些问题引发了部分家长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规定,“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中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的公办初中、小学,由政府投资并组织建设”。根据目前的政策,小区配套幼儿园,属于划拨地的,要无偿交给教育部门,但是对于出让地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却并无政府明令,而现在大部分的小区配套幼儿园都是建在出让地上。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宁征告诉记者,目前该园的5所分园实现“一园三制”:差额补助的事业性质、自收自支的事业性质、自收自支的民办非企业性质。但是,幼儿园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一是分园办园性质多样,致使教师多数无法享受公办事业教师编制身份,工资待遇、劳动保险等只有园所自筹,教师待遇实现不了同工同酬;二是由于所办分园用房属于承办的性质,每年要支付房产拥有者高额的租金,无形中增加了办园成本;三是因办园体制影响了管理者办园的积极性。以宁征为例,她办1所幼儿园和办5所分园的工资是一样的,但她承受的职业压力和付出的精力却相差很大。

       有效管理保办园质量

    “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对广大家长和幼儿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而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是确保总园和分园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征说。据调查,目前青岛市公办园办分园从行政管理上按照办园的类别标准进行管理,一是做到每办一所幼儿园都要进行审批;二是根据地域和办园成本进行独立核算;三是对师资、教学资格、学历进行考核;四是动态监管、实行周期性的动态评定。

    “不少家长担心公办园办分园,优质教育资源会被‘稀释’,其实,办分园后出现教师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稀释和降低办学质量。”宁征说,总园的办园思想是10余年积淀而成,对分园的内部管理上实现了与总园的管理机制、课程实施、品牌标志、营养带量食谱、教职工待遇“五统一”,辅之以一整套教职工专业成长的培训体系,保证了5所分园的办园质量。

       周民书说,就现在全国的情况来看,让公办园或集体园扩大规模办分园是中国特色的办园之路,就像星火“燎原”,有利于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现状。(记者 孙军)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