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才标准
着眼特长品质不唯成绩论
今年,首批被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名单一公布,众多“第一名”让大家对推荐标准产生质疑:实名推荐还是成绩说了算?
晨报记者发现,实名推荐多以特长而不是唯成绩优先。
首师大附中校长石彦伦表示,在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将推荐某些学科特别突出、而整体上学科成绩并不十分平衡的学生。
“推荐学生应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师大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表示,推荐学生关注三个标准:人品好、有特长、有发展后劲。“不会刻意考虑学生的年级排名。”
据了解,师大实验中学受荐学生综合排名比较靠前,但主要根据学生特长优先排名。该校校长今年推荐的第一候选人成绩综合排名未进年级前十,但理科特长极其突出,在高一便拿下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全国竞赛北京赛区的一等奖。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认为,如何推荐学生需要摸索,受推荐学生应整体上适应北大学习,同时学有专长。民大附中校长田琳说,学校将推荐成绩拔尖、品学兼优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
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表示,中学将认真慎重地推荐品学兼优、发展有潜能的学生。
推荐名额
各校分配名额已被摊薄
去年部分中学名校最多获得5个推荐名额,但今年降为最多可以推荐3个名额。其中包括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
“部分中学的推荐名额最大值下降是因为总名额的限制。”北大招办负责人解释。
据介绍, 2011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13个省份推广到全国31个省份,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数量也由39所增加到161所,扩充了122所,但最多推荐名额只从92名增加到210名,这使得推荐名额分布相对比较分散。
另外,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学和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些新增的中学消化了部分推荐名额增量。
这位负责人表示,推荐名额数量主要是根据中学办学实际情况并考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确定的。这项措施仍然处在试验阶段,目前仍需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稳步推进,不可能无限制扩张。
因此,2011年度新增的中学推荐名额均只有1人。获得较多名额的中学也可以不用完名额。
■新闻延伸
申请校数量降低
北京大学不回应
2010年,北大只在13个省份试点,却有400多所中学申请“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2011年度,北大要在全国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却只有近200所中学申请。缩水一半,是不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认同?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判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理念是否已经得到认同,大家不能通过对申请中学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比较。申请中学数量的下降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对此不做猜测和评价。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学和大学不能割裂,必须形成有机联系与对接。”这位负责人说。记者 罗德宏 记者 施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