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国务院高频关注学前教育 破解入园难需跨四门槛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12-02

       扩充班额,不仅要符合各项标准要求,还要提供相应的师资、场地等各方面资源,但经费上的不足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

       刘爱萍:每个孩子是230元的费用,很难保证(开支),增加设备、维修,文教具,给老师开工资、福利待遇。

       于此同时,学前教育一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队伍难以保证。

       刘爱萍:像中小学就有这种指标,大学更不用说了。没有正式指标,教师的流动性特别大。

       在刘爱萍园长看来,近来中央开始密集出台措施关注幼教,她觉得这是个好的开始。

       刘爱萍:政府对学生教育重视,而且温总理已经到幼儿园,真正听取一线老师的实际困难和真正所需的东西,这一点特别好,我们在盼望新政策出台。

        面对幼儿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国务院在一个月之内两次开会,两次发文提出对策,给学前教育开"药方" 。如此高频度的出台学前教育国家举措,在中国尚属首次,足见国家的重视。那么,超强力的关注能否弥补现实短板?破解难题还要跨越哪些门槛?

       门槛一:如何落实教育经费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而在非常有限的幼教投入中,许多地方政府更乐于将公共财政投入到很容易体现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中和高等教育领域,而对学前教育投入缺位明显。

       熊丙奇认为,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推动,地方政府还是会缺乏动力。

       熊丙奇:国家过去也都下文要投入,但往往被其他的项目挤占,没有好的机制,投入很难到位。

   “国十条”中明确:要扶持民办园,费用与公办相当。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张燕教授认为,对于民办园的投入要区别对待,那些接受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民办园才是应该首先扶持的。

       张燕:在管理上应该区分情况,哪些是盈利的(幼儿园),不是(幼儿园)越有钱,越给他钱,要保证低端人群,着眼点放在收托对象是谁。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