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苗芹
从11月28日开始,陕西宜川县宜川中学高二年级组在教师中开展了一项评选活动,这项在教师看来是在评选“最差教师”的活动,该校高二年级组的60名教师人心惶惶,不知所措。(12月6日《华商报》)
该中学开展这项评选活动,无论出发点多么善意、目的多么积极,也无论学校相关领导如何利用博大精深的语言词汇来进行辩解,实质上都充斥着评选“最差教师”的诡异影子。而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必须慎行。
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诚然存在很大弊端,但所谓的新教学模式却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按照新教学模式的要求来评选“最差教师”,手段和方法显得有点简单粗暴,涉嫌从一个极端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更加关键的是,“教无定法”,“以活见长”。理想状态里,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特点而定。无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搁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漠视学生这个评价主体,评选标准岂能称得上科学合理,评选结果又岂能令人信服和满意?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创造性。即便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存在客观差距和问题,但他们为此所付出的隐性的努力和精力,却是评选时难以看出来的。对这部分内容,是忽略不计,还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拟或凭主观印象、个人情感来打分?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水平能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教师是否优秀,但却无法成为定性教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特别是相较于师德师风这个“核心”而言,这种评选标准的“硬伤”和苛政性质更是暴露无遗。如此评选活动,不仅令人齿冷,而且极易造成负面效应,形成不良导向作用,甚至会让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影响教师队伍稳定,阻碍人才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问陕西宜川中学的领导,为了适应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本校整体管理能力,是否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先拿自己“开刀”,由本校教师和学生评选出“最差领导”?如果没有,那评选“最差教师”的理由和依据何在,底气何来?
评选活动不能变成学校领导手中的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诸如评选“最差教师”的“最差评选”,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对人格的负面评价,必须慎之又慎。◎陈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