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中预留指标,意欲何为!
来源: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4-08

        距中考还有两个多月,许多家长已寝食无安,如坐针毡。他们一边无能为力地担心着孩子的成绩,一边竭尽所能地寻找着救命稻草。

 

        中考已成为太多人的心腹之痛,甚至一生梦魇。

 

        去年夏天,中考分数线甫一公布,即有家长致电或面晤,一方面抱怨分数线高企,另一方面声讨不按计划录取。其中一位,孩子填报了某校的自费班,考前公示为2个班,录取时只按1个班划分数线,另1个班用于解决各种关系,孩子因此差了几分。家长一度想起诉学校及有关部门,并誓言诉讼成功。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跑了许多路,找了许多关系,孩子才如愿以偿入读这所学校。该家长感慨:教育的胆子怎么这么大,明目张胆违纪违法。

 

        笔者为此作了专门调查。业内人士透露,这位家长所言非虚。优质高中在录取时隐藏指标非常普遍,不限于一校、一市,是全省性的。操作手法通常有几种:一是按一多半或者一半划定分数线和录取人数。按照有关规定,每个班最多可招56人,实际招生时,只按40人甚至更少录取。二是直接辟出几个班挪作他用,自费班招生时尤甚。比如考前对社会公布招10个班,录取时只按分数线招5个。三是追加招生计划。比如有办15个班的能力,考前只公布10个,另外5个在临近开学时或开学后再补计划招生。

 

        如此做法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大量学生上当受骗,大量家庭陷入恐慌和被动。公布招几个班,学生认真填报,录取时却人为减少,差一两分被迫求人甚至无学可上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制造了心理混乱,不利于甚或和谐。制定了游戏规则而不执行,高分考生上不了优质学校,低分学生不必上薄弱学校,对所有人和所有家庭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巨大的打击,极易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同时,腐败行为恣意横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预留的指标,一部分讨好了权势,一部分照顾了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黑金交易,个人谋取私利。

 

        教育界人士于此颇多辩解,或曰增加名牌中学的办学自主权,或曰挖掘优质高中的内部潜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深为这些奇谈怪论“折服”: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公办学校的建设资金,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奖金,所有开销都来自纳税人,吃着、喝着人民的,却罔顾衣食父母的利益,漠视百姓的发展需要,公然忘其恩,负其义,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笔者有时也私心忖度,中国自古重视人情世故和等级秩序,于今绵延不绝。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悄悄预留少量指标对付无良领导,解决教工子女难题,甚至惠顾极个别亲朋好友,于理不合,于情可鉴。但弄到现在这样,公然违背社会承诺,随意撕毁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协议,并且让相干不相干的人卷进来,跑关系,走后门,金钱运作,就太过分了。

 

        郑重敦促有关部门急速改正!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侯红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