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21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