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只有上“亲子班才能进幼儿园 谁扭曲了亲子教育?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29

       扭曲了的亲子教育

       据了解,“亲子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颁布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规定,北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亲子班”是实施亲子教育的一种形式。

       学前教育专家张燕表示,目前中国大都市学前教育资源也很紧张,公办园少之又少,已经渐显“贵族化”,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公办园开设“亲子班”这个门槛扭曲了亲子教育的意义。

       她认为,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种种不公,这些社会不公,和财政投入的不公平有关。目前的现状是,只重视示范园,不扶持民办园,忽略城乡接合部的黑幼儿园。这样就让一些公办示范园形成“优质资源”。园少娃多,自然会形成这种“占坑”的现象。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亲子教育变味的根子在于教育“去公益化”和一些政府部门“甩包袱”。

        张燕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单位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大量的单位办幼儿园推向社会,企业园、街道园、公办园纷纷改制成民办园,公办和单位办幼儿园日渐萎缩。

       华中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蔡迎旗介绍,我国对幼儿教育投入只占教育总投入的1.3%多一点,幼儿教育基本上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石定果表示,“解决这种恶性竞争的最好办法是争取让加大幼儿教育投入,争取能够回归公益化。”(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家长均为化名)(记者 车辉 实习生 徐彤)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