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布
■对比征求意见稿改动很小 ■强化学前教育和校园安全 ■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
昨天,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纲要正式公布前,经过了两轮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也历经近百次的修改、讨论,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制定过程后,终于确定了最终的版本。纲要的公布为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确立了“路线图”,公众关心的学前教育、高考制度改革、高校去行政化等热点教育问题在其中均给予了重点关注。名校
目标
2020年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实现哪些目标?纲要首先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具体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名校
举措
多元录取破除“一考定终身”
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纲要提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纲要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名校
纲要还提出,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
开展10大教育改革试点
纲要提出,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10大教育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名校
公办高校总会计师政府委派
纲要提出:加强经费管理。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纲要提出: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
有专家认为,这些措施直指近年来浮出水面的高校债务问题。
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纲要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在具体操作上,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纲要也提出,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纲要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如何遏制“择校热”、“择校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为此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等。名校
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纲要提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这是针对我国近年来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提出的重要举措。
纲要提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此外,针对我国许多学校只有门卫、没有安保的情况,纲要也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废止
取消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
“政府管得过宽、学校被管得过死”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
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纲要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同时,对比国外大学的特色发展,纲要还提出: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清理对民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纲要提出,要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针对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纲要提出要“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等。
数字
关键词:残疾儿童
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是纲要为广大残疾儿童带去的希望。目前,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在校学生42.8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约占总数的65%。
关键词:教育经费
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48%。
关键词:毛入园率
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纲要还提出,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点评
相比征求意见稿改动很小
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表示,对比今年年初的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布的纲要改动的地方很少,只是在一些问题表述上做了一些调整。因为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正式公布前已经过了近两年的讨论,反复研讨,也公开征求过社会各界的意见,符合民主决策的程序,如果与正式公布版本差异过大反而不正常。
本版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