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四川普高新课改:高中生勤工俭学可挣学分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13

  □联系社会实际,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方式

  □三年内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合格的,总计可获得23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构成。作为此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这项新课程具体怎么实施,一直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

  记者8月12日从省教育厅获悉,《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对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实施程序以及学分认定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

  成果可采用电子刊物呈现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意见》指出,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课题研究类活动;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设计类活动。

  今后,每个高中生在三年期间至少完成三个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共270学时,每周3学时。

  《意见》明确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除通过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形式呈现外,也可采用召开辩论会、答辩会、研讨会,以及出展板、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呈现。“应通过口头宣讲等方式在全班展示。”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三年中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参加义务工作、志愿服务活动等公益活动;参加法规宣传、环保知识宣传、科普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参加社区特殊人群扶贫帮困、敬老助残等帮扶活动。”《意见》指出,这些都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而社会实践的内容更丰富:参加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活动,班(团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校内活动;参观各类教育基地,开展各种专项调查,进行社区环境考察等考察活动;军训,学工,学农,学商,勤工俭学等体验活动。

  今后,每个高中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据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主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

  学分认定

  评价合格总计可获得23学分

  《意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在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每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项目)、每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都应将有关情况及时记入《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研究性活动进行评价,学校要对学生三年中参与的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合格的,才能获得规定学分。

  《意见》规定,学生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15学分。学生热心参与社区服务,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2学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6学分。“三年内,凡符合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条件的,总计可获得23学分。” □本报记者 江芸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