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梅却进了长安技校。
去年底,谭小梅开始在李家沱一摩配厂做接电线的工作,每月工资仅500来元,吃住自己解决。
林加也在这时进入了最重要的高三,父母每月给他400元生活费。
“高三经常要缴些资料费,我晓得家里拿不出来,有时就只好厚起脸皮找妹妹要。”林加也知道妹妹没钱,但他实在没办法。
“我一个月500块钱,要租房子,要吃饭。哪有多余的钱。就只好去借,给哥哥寄去,发了工资再还。”谭小梅说。
大半年来,谭小梅没去算过资助了哥哥多少钱,压根,她就没想过要去计算。
妹妹退学有“预谋”
就是“让”他考大学
高三的一个周末回家,林加突然在妹妹的床底下发现了堆积如山的书本———全是她上学时的书籍,从小学一年级起的所有课本,甚至作业本,都完好地归类保存着。
林加的眼睛顿时湿了,接着,他又在妹妹书桌抽屉的最里面,发现了一摞鲜红的奖状,有三好生,优秀学生,各种第一名,还有那本“北碚区三好学生”证书。
林加将那些奖状一张张贴到妹妹的床头。
妹妹回家后,什么也没说。但林加在窗户缝隙看到,那晚,妹妹捧着那本证书,在那些奖状面前,站了很久……
“高考完了我才知道,3年前妹妹退学的真实情形。”林加说,他并不是周昌华的亲生儿子,妹妹谭小梅也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那才是一场有预谋的退学。此时,我突然很恨自己,觉得自己太自私。但事实已这样……”
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15年前,有过一段不幸婚姻的周昌华和离异的林德华重新组成这个家庭,林德华带着儿子林加,倒插门来到这里。
从一开始,夫妻俩就商量好了,要一视同仁对待两个孩子。
孩子们上初中时,成绩一样好。但因经济原因,家里只能供其中一个上高中,将来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