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九成学校设咨询室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游戏化”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18

   20100818084930.jpg

        8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披露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谨防“游戏化”

        北京近九成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却有20.4%的学生表示并不知道;

        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变成了“活动”(游戏),表面上学生参与性强,但深层次的感悟、情感与认识上的升华被忽略;

        催眠疗法、“沙盘游戏疗法”,个别学校心理咨询中出现“治疗化”倾向……

        为掌握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发展状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从去年底开始,对本市各中小学开展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本市大部分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和规章制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明显增加,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同时,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作缺乏规范等问题也明显存在。

        九成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探索,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都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从被调查的1252份校领导问卷可以看出,有1104所(88.2%)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并且有120所(9.6%)学校是由正校长(书记)负责分管该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的学校达到1215所(97.0%),并且有1055所(84.3%)学校已经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达到872所(73.2%),其中有674所(77.3%)学校将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列入课表。与本市2006年开展的相关调查结果(41.7%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相比有明显提高。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学校中有1067所(89.6%)学校已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与本市2006年相关调查结果(38.8%)相比有明显提高。

        城区比郊区好,高中比初中、小学好

        调查报告指出,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类型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整体而言,从区域来看,城市中心区的东城、西城等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上比较好,远郊区的延庆、平谷、门头沟以及近郊区的昌平要弱一些。

        从学校来源来看,位于城市县镇的学校发展水平要好于农村学校;从学校类型来看,中学的发展要好于小学,而高中的情况要好于初中。

        值得注意的是,远郊区县的怀柔、密云,以及近郊区的顺义、大兴在一些指标上比一些近郊区和中心城区还要好。在更具体的分析中,不同个体学校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