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3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不排除个别家长还会送,但效果应该很好”
商报:发“感恩经费”是您提出来的吗?
张松晨:这是一个老师提出来的,说不妨这么做做看,应该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提到班子会上一研究,大家都觉得好,就宣布了,从账目上来说,也不存在问题。
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想法,像父亲节、母亲节,我们还要给学生发钱,让他给父母送礼,提倡孝道。尊师重教,这就是孝道。
商报:事实上,给老师送礼,很多家长很在意。
张松晨:说到这一点,其实很多家长都想错了,老师基本上不会特殊照顾哪个学生的。这是个群体,你对谁特殊了,就管不了了,班就乱了。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态度。
焦点4
借读费、赞助费为何屡禁不绝?
“教育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商报:您认为社会为什么对学校有意见?
张松晨:这个是很复杂的。比如家长重视,原来每家四五个小孩,现在基本是独子,期望值高了;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学校不可能独身世外。
商报:也就是说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张松晨:很难。
商报:借读费、赞助费就是这么来的吧?
张松晨:我就说,你收这个干啥呢,现在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缺啥你去财政要去,你别收这个,这是违规的、违法的,处理了不少人了。这就是义务教育,有些人做得不对。
选择理由:郑州市第26中学的“逆向做法”实在引人注目。他们的初衷是什么?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吗?还是想掀起一股新风?结果又将如何呢?
当事人档案:张松晨,郑州市第26中学校长
当事人语录:
“这些年里,师生关系沾染了铜臭味,我们想回归传统。”
“我能改变26中,这是个领导风气的问题。”(来源:河南商报 记者 王海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