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每年要亏损
还是免除了贫困孩子的学费
办学校并没有陈琪想得那么简单,虽然解决了师资、场地等问题,但每年仍需要大量的投入。“每年至少投入10万元。社会上的捐助毕竟有限,主要还是靠自己。”陈琪告诉记者。
陈琪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接送必不可少。目前,学校配备学生接送车7辆,本月25日,他出资购买的一辆73座大巴又将运抵学校。
“办学校是亏损的!”陈琪说出了尴尬,上虞物价部门审核每个学生每学期可收450元学杂费,但他们学校降低收费标准,以每人350元的标准收取。
即使降低收费标准,仍有两成外来民工子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交不上学杂费。
“我们允许贫困学生家长‘打白条’,啥时有钱了就啥时交,孩子先来读书。”陈琪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白条”无法兑现,最后只好减免。近两年来已经减免了近百位学生的学费。
今年13岁的丁汉林今年再也不用交学费了。丁汉林患有先天性腿疾,两年前随父母来到上虞。丁汉林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五口仅靠父母收破烂为生。像丁汉林一样的特困生,学校除了免掉学费,还会免费提供学习用品。
能让打工者安心打工
他又办了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去年8月,陈琪又出资22万元,租下了上虞市城北的一个闲置厂房,挂上了上虞市新市民学校的牌子。
原来民工子弟小学毕业后,仍要回到老家去读初中,许多人希望陈琪能够解决他们的难题,办一所初中。
陈琪咬咬牙,申报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包括小学和初中)学校。
“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的压力。不过虽然学校一直在亏损,但算笔‘长远账’,让至少数以千计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在上虞安心工作,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陈琪说,他会努力做生意赚钱来补贴学校开支,希望一直把学校办下去,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成绩。(通讯员 范文忠 驻绍兴记者 史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