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也要挤进名校
房地产开发使学校雪上加霜
尽管班大难容,但是还是有家长挤破脑袋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采访当中,记者在校园里碰到一位问路的女士,她说:“想找找校领导请求,看能不能把孩子转进来。”
像这样的情况,让将军城小学校长余国兴很为难,“人家说多也不多我的一个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按照规定,小学入学要遵循“按户籍入学”和“就近入学”的原则。这就让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打上了将军城小学的主意。
记者了解到,前两年,将军城小学旁边的王家畈社区就开发了200套房子,专门租给进城陪读的家长。而与学校一桥之隔的地段,一个名叫“丽水新城”的楼盘,也有400套房源,理论上,将产生400个生源。
由于不能收择校费、赞助费,面对着庞大的生源,学校本身也无力调节。
十佳校长深感窘迫
寄希望于均衡教育资源
今年41岁的将军城小学校长余国兴,是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2009年度被评为红安“十佳校长”,在当地有“诗人校长”的美誉。
他说:“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轻、高、全’,所谓轻,就是‘学生负担轻、老师负担轻’,然后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大班教学与我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余校长告诉记者,“大班和小班老师们的工资都是一样的,教80人的班级,相当于是干两人的活。”
学校为什么越办越大?教室为什么越来越挤?余认为,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向重点学校倾斜,使得“农村的要进城,城里的要读重点”。
记者了解到,与城区的学校相比,红安很多村镇的小学每班只有十几个人,生源断裂让这些学校发展难以为继。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余国兴认为,还是要靠政府宏观调控,通过教育资源均衡来进行分流。(记者 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