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女孩“中性化”潮流是罪魁之一
广东省妇联维权专家团成员、广州曼达拉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武文认为,少女暴力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也涉及到个体差异,但这其中透露出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某些缺失。武文分析指出:
首先,少女处于青春期,叛逆性很强。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性总处于一种天然的劣势。而80、90后的独生子女,恰恰想要通过这种暴力的方式证明,自己作为女孩子并不是弱者,或者是好欺负的,所以不但出现少女殴打少女,也常可见少女殴打男生的新闻,这是对中国古老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一种矫枉过正的体现。
此外,近年来,青少年的“中性化”现象越来越受追捧。青春期少女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传统少女以温柔漂亮引人注目,而如今,像“野蛮女友”、“大姐大”等中性化形象更易引人注目。可以说,暴力行为则是这种少女“中性化”的一种更为极端的表达方式。
从社会影响来说,青少年的很多行为是学来的,比如现在的电影电视、网络动漫中,暴力主题非常盛行,而且很刺激。青少年的模仿力很强,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模仿这些动漫里的暴力主角去“伸张正义”或“安良除暴”,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情还认为自己“很酷”、“很有个性”。
另外,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有的家庭从小溺爱和放纵孩子,没有培养体谅和爱别人的能力,内心没有规矩和界限,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相反的极端是有些家庭认为女孩容易受人欺负,从小厉害点可以保护自己,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中更为常见。
分析暴力少女或过早涉及性经历
分析少女暴力个案不难发现,这其中很多都是和“情爱”有关。据了解,目前中国青少年犯罪中30%是性犯罪,仅次于为了钱和义气而犯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分析,少女过早有了性经历,会使她们在心理上受到巨大的冲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女孩心理上会失衡,出现破罐破摔的心理。
同时,两性关系本身比较复杂,这些少女和有着复杂社会关系及不同类型的男人进行性交往,性关系必然会沾染金钱和权势等因素。这些女孩由此来谋取钱财、称霸一方或报复他人,因此很容易和暴力相结合。
广东省妇联儿童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受到性侵害的女孩多数会出现自卑、自暴自弃、恐惧、对人不信任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少女在受到侵害后,其合法利益没有得到保护,也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甚至走上施暴犯罪的道路。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指出,少女在青春期的心理需要若得不到重视,很容易走上暴力甚至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又是人生的第二关键期,被称为心理危险期、人的“第二反抗期”。
李玫瑾说,青春期也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一时期孩子由于成长的需要,会有一段“离经叛道”的心理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若忽视孩子的情感变化,老师若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少女(包括少年)就极易出现偏离行为。
由于她们尚未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因而,新的依赖对象只能在周围寻找,这样,同性别、同地区、爱好相同的“同龄人”自然成为新的依赖对象,这种新的依赖伙伴,可达到“无话不谈”的程度。在发生一些所谓的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她们就往往会倚仗这个小群体的力量去用暴力解决。这也是很多少女暴力事件通常都表现为群体欺凌个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