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苦力公司”开进小学校园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29

20100929093653.jpg

       据中新网报道,近日在昆明市一些中小学校里,一些学生利用住在学校附近、中午回家吃饭的机会,为不能出校门的同学代买一些食品,要收取0.5到1元钱的跑腿费。而且这种收费还获得了不少学生的认可,逐渐形成了一种校园“潜规则”。

  在昆明某中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帮助同学出于自愿,不会收取费用。但也有个别同学反映,昆明的各个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生,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学生们表示而且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收费跑腿的,一方面是与人方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赚取额外的零花钱,而那些身穿名牌的同学帮他人跑腿,显然并非缺钱花,但他们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

  除了跑腿费以外,小学生赚钱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在昆明的部分小学中,有的同学懒得抄写每天的作业,就付费请同学来抄;有的同学乐意借钱给同学,获取一倍的利息;还有的同学曾经去过国外旅游,就将从国外买来的东西高价卖给同学……

  甚至还有同学组建了“苦力公司”,业务也都是帮同学卖苦力来赚取费用,其经营模式也跟企业类似,有同学担任管理职位,也有同学担任员工职位。

  同学之间帮个忙,却要收取跑腿费,小学生的这种超前经济头脑,着实让人咋舌,真不知以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人生阅历,能否真正理解商业的性质和精华?

  如今的月光族已渐成“部队”,合理的理财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而这理财是否真的要从娃娃抓起?要以何种方式抓起呢?

  树立合理的理财观念是必要的,至于是否要从小就培养对钱的正确观念就要因人而异了,最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培养。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我倒认为小孩从小想办法去赚零花钱是利大于弊,总好过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钱不经过大脑,直到大学毕业才发现要赚钱自己没经验想要投资自己也不会理财。现代中国的大部分学生最缺乏的教育是实践,而这才是真正在毕业以后派上用场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靠自己努力获取所需的人,以后必定走在人前。而家长所需要注意的是,培养他对金钱正确的价值观。——阿布

  这很不符合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大背景,助人为乐的品质应该从小养成,连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更何况是同学?同学之间帮忙有利于增进同学间感情,可掺入了钱这个因素,会让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如果跑跑腿就要收费,孩子从小就受到金钱的诱惑,唯利是图,可能会为了赚取那几个零花钱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同时,影响他人的学习质量,长大后,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会扭曲,严重的话会危害社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严禁此类事件发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家长更应该关心、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正确引导孩子的金钱观念。——柳书凝

  校园本是酝酿平等的净土,却沾染了这些社会习气,学生中分出了“出钱的”和“跑腿的”,甚至出现了“苦力公司”,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教育可以实现社会各阶层的交流与融通,它提供给每个受教育者--不论贫富--相对均等的机会,这一点意义重大。可“苦力公司”的出现却恰恰打破了这个平衡,它将社会评价机制不恰当地引入到学校之中,用财富的标准在学生中分了等,这或许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价值观都有不小的影响。学生这个角色有其独特的内涵,它不是老板,也不是员工,它只是单纯的学生。——西铭

  苦力费导致了助人为乐这种精神慢慢缺失了。在大学其实这种现象更多,人们的界限也越来越明显,人情味儿不足,铜臭味儿有余。代课费10块,火车票代购3块,校园代理有提成,其实这些赚的都是熟悉的同学和朋友的钱。现在连小学也这样,成人化的社会把小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商业了。——胡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报纸杂志上最动人的故事已经换作了某某人如何花最少的钱赚到了最大的收益,某个母亲如何培养出了一流的商人儿子,如何将马路边捡到的一分钱变成一百块,学生耳濡目染,当然也会发明各种生意妙法,事实也说明这样似乎才能生存得更加如鱼得水。当然,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利、义法则也将是成长中的重要事件。——潘宇峰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被社会的习性感染,是不是这样将来对于孩子混社会就是个好事儿。丧失年少时期的那些无暇的友情,亲密对于那些孩子不知道算不算是缺失。——杨文

       这很正常,我没有义务免费帮你,我要帮你办事收费也是正常的,合情合理,看来现在成规模了,前一阵认识个小子来北京批发一些衣服,拿回去卖给他们那边玩HOP的那些哥们,因为他们那种地方买不到,所以挺好卖的。——齐鹏

       我觉得是好事。既然我们生在商业社会,就要及早学习商业法则。孩子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没什么不好。学生,本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身份,算不得一份职业。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应该学习更多有用的东西。只是家长老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社会规则。比如代抄作业是不允许经营的。至少如何解决,则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简单地立个规章制度。不从根本解决,等于没立。国民教育任重道远,相关人士继续努力。——龙在天

       跑腿费在大人中看起来怪不好意思的,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诱惑。所谓童言无忌,因而他们的想法也一定是天真的。其实将其升华到金钱观之上有些夸大了,仅仅是因为帮忙的时候涉及到了金钱,这种本来乐于助人的好事便也看似“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有目的性的行为了。忙可以帮,钱不要拿,这应该是最大众最客观的一种认同了。其实还是不要把这事上升到太高的社会角度,在简单的引导下自己去做选择,效果应该会比说书似的教育要好的多。——于瑶瑶

       与人帮忙,收人钱财,既然定了规则便是要遵守的。提早让孩子们懂得有劳动才可以有回报,有付出才可以有结果未尝不是件好事。在许多家长还在费尽心思培养孩子的各种将来应对社会的能力时,孩子已然开始自己行动了,这也算是进步吧,只是在我看来,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对人情的淡漠,这一点还需家长和学校在孩子自己主动发展商业头脑的时候进行适当引导。——黄璐

       对于小朋友来说,跑跑腿赚点小零花既益智又有实际收获,用一种批判金钱的眼光来批判这种单纯的交易显然是“杀鸡用牛刀”。不能因为懒惰而“一棍子打死”,只要适当引导,年轻的商业精英或许就从这群孩子中诞生。——陈夏阳

   “苦力公司”的成立让我想起小学时候的一个同学,她成绩比较差,每到假期要做作业的时候她就会让几个同学把做好的作业给她抄,当然这不是义务劳动,每本作业按照量的大小付给提供作业的同学相应的“酬劳”,虽然这些钱不算多,每本最多五块,但是对于那时候的小学生来讲也不少了,最后“东窗事发”,老师狠狠地批评了这几个同学。我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称赞提供作业和苦力公司的这几个同学有经济头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赚钱的方式很多,但每一种都需要建立在符合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这些学生的做法无疑是颠覆了学校老师常常的倡导助人为乐精神,假如这些人从小就连帮同学跑跑腿都要收费,我们怎么敢把这些人培养成年轻的商业精英呢?我们怎么敢指望这些人有朝一日成为社会的富豪会为社会无私捐助善款呢?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慎重对待,教导他们正确赚钱的手段和正确的道德观念。——高欣婷

       我的高中也是封闭式管理学校,只有通校生能外出。那时候的通校生都是背黑色大书包的,因为总要帮住校生带东西,吃的用的玩的。通校生就比较辛苦,那时候他们就提出每周只带一次,同学们都充满了感激。校园本身最是无忧无虑的地方,每天担忧的也只是功课或者隔壁班的男生女生。而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资讯爆炸,也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如何“生意”,经济头脑发达的孩子们能想出“代买”是可以赚钱的,通过劳动赚钱无可厚非,摒弃了助人为乐的思想,却似乎与校园教育越发南辕北辙。——潘昕妙

       儿童按照成人社会的规则行事,总归不是一件好事。自由市场和商业世界中是术与策,很多时候充满了狡诈和残忍。但道才能真正让人立德立业,普世价值需要从小教育。我们不但不能鼓励苦力学生的出现,还要坚决制止。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从小的教育与现实的差别,总会因为心中存有的善念,而产生矛盾和无奈。可如果让下一代连这个矛盾的过程都没有,以为当今的世界就跟校园一样,这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长期以往,未来不敢想象。——吴岭峰

   “苦力公司”也许言重了,这不过是小学生或小孩子间一种变相的过家家行为,国外小孩也明着暗着会玩的。况且当孩子处在洗个碗都可收取佣金的环境中,那要如何要求他们千真万确的苦力不被支付。——李展蓝

       我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出现“苦力公司”这种现象不奇怪。这现象反映出了我们的下一代正受到这个错综复杂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好好反思!如果不采取言之有效的措施,这是非常可怕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我承认这种现象对于孩子来说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部分孩子通过做苦力起码知道钱来的不容易、说的更深一点孩子提前接触了社会,对他本人以后的发展有一点的作用;但这也是我们矛盾的地方孩子在这个阶段是非判断能力还有所欠缺(只会一味的去模仿大人的行为,去做一个小大人),而这时他们无法正确辨认社会的是非。这时学校作为教育部门就应当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组织老师在学生这个模仿能力特别强的阶段,正确的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学校在抓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戴茂冬

       小朋友们内心的痛苦远没有大人想的那么轻微,他们也需要女同学羡慕的目光,需要漂亮的文具,需要老师的常识,他们也需要金钱,至少在买零食的时候是需要的,校园苦力是成人社会的微缩版本,童年已死,请默哀!——张昂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