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全国多地积极实施教改方案 盼学生快乐成长 图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1-21

20110121084050.jpg

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才是教改的真正目的。红一摄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山东让素质教育“常态”

  山东省自2008年起大刀阔斧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把应试教育的“重灾区”高中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改革目标。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改革,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上课或补课的错误做法基本消除,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减轻,师生的休息权得到较好保障。教育厅采取不打招呼、随机督查方式,先后检查学校1万余所次,有30所违规学校、1个县级政府受到严肃处理,50名中小学校长、4名县教育局长受到行政处分。

  在山东日前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中,“素质教育”被单列一章,摆在各类教育之前。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否则,无法使素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张志勇表示,体制机制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重点。

  据介绍,山东省素质教育将把研究制定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办法放在首位,其中包括: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监管机制等。(记者 刘成友)

  编辑点评

  背着数公斤重的书包、拖着拉杆箱上课,作业做到深夜,周末成为上课日……在很多地方,中小学生辛劳的身影,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不敢轻言“减负”。山东的改革走了两年,有阻力,也有压力,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希望改革者在“深水区”咬住牙关,希望健康快乐的孩子们的笑脸,成为新的“常态”。

  创新职业学校模式

  辽宁职校生不愁“嫁”

    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形下,辽宁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攀升,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1/3的这一群体,去年底签约率达90%。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职业学校模式,给这里的职业学校带来了新变化。全省强化办学特色,建成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信息技术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164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同时,90%以上的职业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

  省教育厅主持制订了各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方案,与省内12个市的16个大型产业集群对接与合作;高职院校通过订单培养,与工业园区共建,校企合作办学等形式。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制的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企业负责投资,学校负责管理,2005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为更好推进校企合作以培养紧缺人才,近年来,辽宁选择石化、林业、地质工程等5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目前,已为冶金、石油、农林等领域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 (记者 郑少忠)

  编辑点评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天越来越凸显,职业学校如何办,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问题,将是关键突破口。“辽宁实践”让职业教育成为助推老工业基地的一个智力支撑,事实上,职业教育应该而且肯定能成为从农业到工业到三产服务业的各种智力支撑——这里,“市场”意识与“企业”需求,应置于首位。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清华北大建“人才特区”

  刚刚签订的《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研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探索寓教于研、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将扩大两校生命学院本科招生自主权,允许直接录取少量特别优秀的学生;以生命科学英才班、生命医学药学实验班为依托,探索精英式育人模式。同时,博士生招收将打破传统考试习惯,根据大学综合表现,邀请申请人参加教授主持的专业面试;研究生入学后在两校实行轮转制度,师生双向自愿选择;推行模块式教学,两校学分互认。

  此外,两校将探索“稳定支持为主,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资源聚集模式,创新科教经费支持方式和人员薪酬分配方式;探索“开放民主的特区式运行管理体系”。

  据悉,北大清华将成立改革试点执行委员会,成立“生命科学中心”,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和管理工作。还将成立国家生命科学理事会,以两校生命科学中心及国内已有机构和单位为基础,在体制内扩展成功的改革措施和范围。

  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试点的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实验室规模达到70个左右,研究人员、辅助人员、研究生达到1250人。(记者 赵婀娜)

  编辑点评

  开辟经济特区已被证明是中国改革的成功路径之一。高等教育改革,能否借鉴这一经验,先给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多些自主权,多些选择权,多些决策权,看看被松绑了的大学,能否培育出一群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拔尖人才,能否成为首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高校?北大清华两所生命科学学院里的改革正在悄然进行,背后是多少双关注和期待的眼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