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免费VS入园难
义务教育
尽管国家早在1986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却一直走不出贫困的阴影。由于政府没有加大教育投入,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因贫失学、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人口素质得不到迅速提高,也使得教育公平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免一补”。当年,温总理在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当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这意味着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义务教育,并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2008年9月,享受义务教育免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最终实现了全国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获得全面提升,也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儿童入园
2009年起,随着“金猪宝宝”、“奥运宝宝”陆续到入托年龄,大大小小的幼儿园、托儿所却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入学保障。一时间,入园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破解“入园难”成了这一年政府的重要工作。11月初,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两所幼儿园进行调研。随后,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凝炼有力的“国五条”瞬时成为摆在各地各级教育部门的任务书。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在五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力推十招破解日益紧迫的“入园难”问题。短短十余天,“国五条”、“国十条”密集出台,显示了政府以最快速度促进学前教育长足发展的强大决心。
全民奥数VS取消奥数加分
奥数竞赛
10年前,随着小升初免试入学的施行,奥数开始升温并逐渐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数以万计的家长趋之若鹜地将孩子送进奥数班,“全民奥数”风生水起。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奥数泛滥成灾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继出台禁令封杀与升学相关的奥数竞赛。
2009年10月25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发起史上最严厉的“禁奥风暴”,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措施出台后,社会各界叫好声一片,但令政府颇为尴尬的是,封杀令出台后当地报奥数班的学生只增不减。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奥数竞赛的证书作为名校敲门砖的事实并未改变,板子最后还是落在名目繁多的升学加分政策上。
2010年11月,教育部发文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整顿,其中规定“高中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这个旨在“确保高考录取更加公平公正”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让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向前推进一步,也为疯狂、盲目的“全民奥数”泼一瓢冷水,降一点温。(记者 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