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三,学生们都在紧张复习备战中考,井陉县小作镇小作中学初三三班的闫小辉(化名)却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独处教室最后排角落,与笤帚、墩布在一起地单人独桌学习,和同学们无形中隔绝。这也暴露出班级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
燕赵都市网记者马利
调皮男生小组学习被排斥
“班里的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只有我家孩子被排斥在外,孤零零地坐在教室角落里,当时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可别提了”。井陉县小作镇的范丽萍女士,1月14日偶然去小作中学透过后窗户看见,别的同学都有学习的伙伴,唯独自己的孩子,百无聊赖地独自坐在角落里。这种巨大的落差,深深刺痛了范女士,更令她难以接受的是,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
16岁的闫小辉介绍,他是在去年9月份被老师调座位的,之前他在教室前边第二排,他所在的学习小组里有7名同学,小组长是一个姓王的同学。对于为什么被调到最后一个座位上,闫小辉表示,他没有特别明显的违纪行为,2010年8月20日初三开学,初三重新分班,他被分到苏国林老师的班里,第一次月考后被调到最后一桌,并且是单人单桌,与此同时,别的同学都是七八个人团坐,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听课、讨论习题。
老师称为了“大多数同学利益”
对于闫小辉的说法,前任班主任苏国林(目前因为该事件被撤)并不认同。在苏国林眼里,闫小辉是一个学校有名的捣乱学生。初三分班时,身为年级主任的苏国林担心别的班主任不愿接收,将闫小辉分到自己班里。第一次月考全班41名同学,闫小辉排名38,加上他在纪律上经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月考后,苏老师将闫小辉调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这种情况持续到1月中旬闫小辉家长发现问题向学校反映后。
苏老师解释,孤立闫小辉的做法,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将他编入学习小组,他有捣乱的毛病,编到哪一组就会影响到哪一组同学,从一定层面看,这一孤立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闫小辉没有太多机会和同学们捣乱了。采访中,苏老师几次提到他这样做是为了班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的利益。
细节方面学生、老师各执一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该事件细节上,学生和老师在有些方面存在明显分歧。
分歧一:学生有没有主动要求返回小组?
闫小辉介绍,调出学习小组同时,老师还处罚他一个人值日7天,不准任何同学帮忙,一次同学帮忙抬垃圾被苏老师发现后,受到了处罚。7天后,闫小辉曾恳求老师让他回到组内,苏老师不答应,说“就先这样吧”,直到2011年1月14日下午,家长去学校,无意中发现了此情况,找到校长,当晚第二节课他才被编入组内。
对此,苏国林老师认为,闫小辉并没有主动要求回到小组中,反倒是期间有一次苏老师主动找闫商量回到小组学习,被闫小辉拒绝。这一细节因为没有其他学生在场,任何一方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分歧二:老师是否要求全班同学孤立闫小辉?
闫小辉介绍,苏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宣布,任何同学上课不准跟他说话,下课不准和他一起玩,如果发现谁和他在一起,就罚谁跟他一起到操场上跑步,发现一次跑10圈,发现两次跑20圈,发现三次跑30圈,如果是住宿生就退宿。曾有几个学生因下课跟他走在一起而被苏老师处罚。
苏老师还将闫小辉叫到办公室,当着同班学生家长和众多老师的面,对学生家长说:“回去告诉你孩子,以后不许和他接触。”
对此,苏老师回应,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过,只是对三个和闫抱团的同学进行过警示,主要是担心他们受闫影响。
记者辗转联系上这三名同学,具有戏剧性的是,同学们对于此事似乎也划分出两个阵营,两名同学说,闫小辉所说属实,而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苏老师并没有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说过这样的话。
教育部门承认管理问题
在小作中学政教处杨主任的印象中,闫小辉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苏国林则是一位不错的老师。但是老师有没有权力以此在长达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孤立学生?对此,杨主任认为,老师的做法确实不妥。
据了解,井陉县教育局调查称,学期开学时,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规划,闫小辉同学分在第一学习小组,班主任因该生在小组的学习中,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和教师讲课,将其调出学习小组,单独在教室后排座位学习。在处理上,井陉县教育局做出两项处理意见:小作中学以此为戒;苏国林老师要写出深刻检查,学校视其检查情况做出严肃处理。
家长不满教育部门决定
目前闫小辉已经重新回到了学习小组中来,但是他和父母对教育部门做出的处理决定并不满意。
范丽萍说,自己的孩子近半年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有不愿上学的念头,最后发展到几次离家出走。“我们当家长的以为孩子不听老师管教,多次对他做思想工作,孩子甚至跪在地上请我们不要再让他去上学了。”范丽萍情绪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知道了什么叫颜面和尊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怎样去学习?怎样立足于同学面前?初三一个学期过去了,学校已讲完全部的课程,现在已进入复习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正处于人生关键的学习黄金时期就这样被耽误了,耽误的课程已无法再补回。不仅是学习,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生长的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阴影?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闫小辉16日向记者介绍,“落单”之后,他感觉非常没落,他也曾找过班主任几次,每次都要求调座位,都被拒绝,几次三番,闫小辉索性破罐破摔,学习和纪律方面更加放纵,上课睡觉、逃课、吸烟这些事情都做出来了。
闫小辉父亲忿忿不平的是,他以为学校还是几年前排排坐的授课模式,所以每次孩子说最后一排不能好好听课,总是劝他,“后排就后排,看不清黑板就配个眼镜,想不到竟然是这种情况”。
暴露教育常见病——放弃问题学生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从小作中学这一个案中,反映了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放弃问题学生。虽然教育一直标榜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是很多老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中,都采用“孤立、放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学生,最大程度地让问题学生与班级绝缘,防止“一个学生扰乱一个班”。但这样做的弊端也不可忽视,问题学生的种种恶习并没有因此收敛,在被孤立、被放弃的过程中,他们也在自我放弃,在班级里缺少学习伙伴,问题学生往往在社会闲散人员中寻找朋友,品行更加顽劣,由此堕落一发而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