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
堵了消防通道
实是管理问题
在大学校园,自行车一直是一道亮丽风景。任何管理措施都为了服务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说公共决策,要考虑管理效果,更要关注大众需要;要考虑执行效果,更要考虑管理作风;考虑到行政、形象需要,更要考虑到大学精神。如果因为所谓的消防需要就禁止骑车,学校单方面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忽略公共效应和精神和谐效应。大学精神已沦落到事实上的自私、偏执、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庸俗层次,未免太让人失落了吧。
换言之,就算是自行车影响了消防通道,那也是管理者的问题,是相关管理措施的疏漏,而绝非自行车的问题。不在管理措施上下工夫,而实施单纯的围追堵截,这是标准的因噎废食。
联系到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打造所谓的政绩工程、城市形象,禁止自行车上路、截断自行车道。城市的幸福指数、宜居指数降低很多。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顺应民意,修改上述条款,非常尴尬。大学禁止自行车,因为是管理者的政绩工程,也会削弱校园的人文气息、恬淡情怀,而受到学生们的激烈反对和精神反抗。很多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管理弱智”、“师生不平等”,就是一种见证。最终,也注定会在尴尬中收场。
这些年,很多大学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口号,可如果仅仅是在硬件上的扩容、增地、上规模,而管理思维仍停留在权力审美状态,思想非常封闭,不愿意借鉴国际大学的一些人本理念、尊重意识以及博大精深的包容情怀,不和学生积极互动,而是躺在垄断性政策上沾沾自喜,这种所谓的国际大学,只能是一种美梦。(雷泓霈)
借鉴
想起玄武湖的禁车令
即便如南京理工大学所说,“自行车把消防通道都堵了,禁行也是为了安全”,而且“禁止在学校里骑自行车也是出于对学校整体氛围的考虑”,就更不能只禁两轮车!需知,与两个轮的自行车相比,四个轮的小车不但所占空间更大,而且对校园安全的危害也更严重。既然如此,“禁车令”应该是有轮子的车都该禁,而不是分两轮、四轮,区别对待。难不成,高校是想逼着大学生弃自行车买小车,使得校园里停满了私家车,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氛围吗?
再说了,就从“禁车令”实施后骑自行车的少了,但是溜直排轮去教室的多了可见,禁行之后非但校园安全没能得到提升——溜直排轮比骑自行车更危险,而且给学生的出行也增添了麻烦。这么看来,“禁车令”不受待见,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由高校的“禁车令”,倒让人想起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南京玄武湖的“禁车令”:除了景区的观光游览和养护车辆,以及执行公务的特种车辆和残疾人专用非机动车辆,其他车辆禁止驶入,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只要是有轮子的都禁,这么做才是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真正还公园于市民。另外,考虑到员工上下班不方便,提供电瓶车给员工使用。既然大学为了扩招,将校园无限扩大,那么,何不向玄武湖取取经——一方面有轮子的车都禁;另一方面,免费提供电瓶车供学生使用呢?(从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