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山西临县一小学18年3大变 "窑洞娃娃"上了现代化小学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4-13
       新华网太原4月13日电(记者 吕梦琦)山西省临县白家坪小学曾是一所窑洞学校,如今这里的“窑洞娃娃”已搬进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小学。记者12日在临县采访时了解到,近18年间,百家坪小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刻烙印。

       18年前的白家坪小学坐落在半山腰上,所谓小学实际就是两口破窑洞:一间是教室,另一间是代课老师的宿舍。5个年级,8张课桌凳,所有20多名学生就挤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窑洞中上课。村民刘继金回忆说,里面什么也没有,三个板凳面拼成一块黑板,三四个孩子挤一张课桌,老师和学生睡在一起。

       就是在这一年,白家坪小学迎来了第一次变化。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农村教育开始悄然发生改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开始快速增长,此后的10年间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两倍多。雷家碛乡中心学校校长李俊旺说,由于经费的增加,白家坪小学建了5口新窑洞,其中两间作为教室。新学校有了一台扩音器,教室里有了水泥黑板和新课桌。刘旭梅和白芬芬这一年刚刚上一年级。14年后她们分别考入了运城外语学院和太原师范学院,成了村里第一批大学生。

       2003年,白家坪小学迎来了第二次大的变化。同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农村教育开始转到与城市共享优质资源和提高质量及效益上来。李俊旺说,在财政支持下,2005年学校拆掉那两间当作教室的窑洞,并于次年在原址上建起了两层小楼,“窑洞娃娃”们第一次搬进了楼房上课。新教室里有电灯,有玻璃窗户,既宽敞又明亮,孩子们也迎来了学校第一名公办专职教师——高军梅,取代了以前的代课老师。学校的教学质量一下提高了一大截。

       2009年,白家坪小学迎来了第三次巨变。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在临县全面推行,这所“窑洞小学”正式被撤并。白家坪村的孩子们得以到镇上现代化的寄宿小学接受完整和正规的教育。在雷家碛乡的明德小学,记者看到教室里配备了投影仪和多个多媒体教室,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操场上配备了各种体育器械。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能够开设完整的课程,每周孩子们能上两节英语课,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王飞勇是在白家坪小学读的一年级,也是那里的最后一届学生。他说,明德小学有电脑、有电视,老师教得也好,在这里能学到更多知识。

       如今,当年白家坪村孩子们的奖状仍然静静地挂在旧窑洞的墙壁上,山脚下小二楼的教室里依然贴着学生们在此学习时的课程表。许多曾经出生在窑洞、学习在窑洞的“窑洞娃娃”也已经长大成人,各奔东西。虽然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记忆,但它们却与现在的学校和孩子们一起折射和见证着农村教育的变迁及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