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对于新生,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不少孩子和家长仍然不适应。幼儿园门口,孩子死死拽住妈妈的衣服不让走,哭声一片;小学里则上课半天了,还不断有学生迟到。更让人惊讶的是,已经成年的大学新生们似乎也闹起了情绪。
幼儿园、小学 哭闹迟到频现
进入9月,很多小宝宝上学了,可刚走进幼儿园,孩子就毫不客气地哭了起来,家长也无所适从。9月5日,在海南省机关幼儿园,记者看到,一些来上学的宝贝和陪同的爸爸妈妈耍起了脾气。“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一个扎着两根小辫的小女孩抱着妈妈不停地大哭,怎么都不肯下来,年轻的妈妈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自己都急得要哭了。
上幼儿园哭闹,初入小学的孩子们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记者在海口市第11小学义龙分校采访时发现,正在上课的小学生似乎还没有进入状况,早上第一节课上课时间过半后还有孩子急匆匆跑进教室。而老师要求孩子书要放在左上角,坐要坐端正,举手不要站起来或者将胳膊全部伸直。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有的不停地要喝水,有的要上厕所。老师提问没叫回答问题,还有人会突然站起来说。
一位孩子在海口市第28小学读一年级的妈妈告诉记者,学校要求7点40分到校,早上6点30分就把孩子给叫醒了。可是孩子还睡得迷迷糊糊的,结果迟到了。“孩子刚上学,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情也慢,从今天开始要加强训练了。”这位妈妈最后感叹道。
大学新生 遭遇“心理关”
相对于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开学对他们不是件容易的事缘于他们年龄小,管不住自己,而做为成年人的大学新生,竟也对开学“感冒”,这又是缘自哪般?
“我特别想回家,最好是不念大学了。”大学新生小敏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自幼娇惯。到大学后,6个人一个寝室,她非常不适应,衣服脏了也不会洗,晚上想家就不断地哭,同学反复劝她也没有效果。
小赵来自湖北省农村,到城市后很不适应。他说看到别的同学父母开车来送,人家穿着洋气,就觉得自己土气,甚至觉得自己的说话、行动、皮肤颜色都不如别人。目前,他已经没有了刚考上大学时的兴奋,变得自卑、多疑,经常失眠。
女大学生丹丹在寝室不打水、不扫地,但别人打水她就用,还乱扔垃圾,同学们因此都很讨厌她,不和她讲话。渐渐地,丹丹感觉孤立、无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部分大学新生由于第一次走出家门异地求学,离开亲人加之不熟悉环境的困扰让他们陷入了烦恼中,想家、不会做卫生、自卑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困扰。
专家建议 信任孩子
海口博雅幼儿园的郎俊菊园长告诉记者,孩子从家里刚刚到幼儿园这种集体环境,出现哭闹状态是正常的,家长要理性对待,不能过分迁就。另一方面,家长不要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刨根问底,这样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感。
海口市11小有10多年经验的李老师说,孩子刚读小学,家长要尽快调适自己的心情。其实,孩子刚升入一年级,自己也很兴奋,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人生转折期,也要相信孩子真的长大了,不要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放手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海南大学心理老师张老师则建议刚入学的大学新生:首先要调整认知,要认识到集体环境下,只有照顾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可以从打热水等小事做起。此外,大学新生从农村到城市后,出现诸多不适反应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要主动尝试和同学交往,人们是因为真诚的心才友好相处的,不是因为家境,同学们也应互相帮助建立自信。
商报记者 高晨雨/文 李雪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