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午,沙地中学食堂工作人员正在为孩子们盛热腾腾的饭菜。记者 胡军 摄
沙地乡初级中学的新食堂还未竣工,临时的食堂虽然有些简陋,但解决了该校920名学生的一日三餐。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孩子们的午餐有米饭、胡萝卜炒瘦肉、炒白菜和大骨汤。该校9年级6班学生李天爱吃得很香,这顿午餐,他仅仅花1元钱买了米饭,另外3元菜钱全部由国家出。
据悉,这3元免费午餐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自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我州8县市均在列。
2011年9月22日,这一天让李天爱记忆犹新。当天,沙地乡初级中学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启动,当天的午餐,李天爱只花了1元钱,就吃到了两菜一汤。而过去,李天爱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买饭吃需要4元钱,“菜比较少,勉强能吃饱。”他说,如今他每餐仅花1元钱买饭,就能免费吃上两菜一汤,而且菜里的肉很多,既吃得饱,又吃得舒服,这让他开心不已。
李天爱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在家务农,家距学校15公里的他每周除了50元生活费外,来回还要20元车费,这些开支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并不算轻松。以前,一周50元的生活费虽然够李天爱吃饭,但他想节约点钱买学习用品,所以有时中午他并未买4元一餐的饭菜,而是在小卖部买一包方便面解决问题。李天爱说:“没有免费午餐的时候,我身边不少同学都是这样,都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该校校长黄志勇也称,以前学校吃午餐的学生只有70%左右,还有部分学生中午的确是买方便面等小吃解决午餐问题。
这些难题都在2011年下半年得到了解决。当年9月,恩施市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沙地乡初级中学提早准备,请厨师、买设备……9月22日,该校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开餐。孩子们中午每人只需掏1元钱买米饭,就可享受两菜一汤全免费的午餐待遇。
同时,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沙地乡初级中学还规定每周每天的菜品必须翻新,并合理搭配。另外,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过去学生花3元钱吃午餐,其中还包括厨师工资等费用,但现在该校则是用这3元钱到市场上买菜,厨师的工资等费用则算在学校公用经费里。这就保证了3元钱用到了实处,让学生真正受了益。
沙地乡初级中学条件简陋,没有餐厅,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吃饭,调皮的他们边吃边闹,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吃饱吃好比什么都好,我相信国家这个政策是起步,未来肯定会全免。”校长黄志勇的话代表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我们也坚信,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都还在努力,不久的将来,更多有关孩子的福音将会到来。
相关链接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试点内容包括: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有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我州八个县市纳入了试点范围,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州29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年受助资金约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