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什么算是虐童?小学生:父母不帮我背书包就算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05

  重庆晨报对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虐童的认知五花八门

  这段时间,关于虐童入罪的讨论持续升温,什么样的行为算虐童?昨天,重庆晨报记者在渝中区和江北区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对100多名小学生、40多名家长和10几名老师进行了调查。孩子们对于虐童的认知五花八门,有孩子说,大人对自己说的话不搭理,也算虐待。

  小学生

  心中的虐待五花八门

  与传统认知的“拳打脚踢”相比,小学生对于“虐待”的理解五花八门。例如上课讲话被叫到教室门口罚站、老师向学生扔粉笔头或黑板擦、父母不帮自己背书包、作业太多没时间玩、课余时间还要上补习班、拧耳朵等等。

  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张亮说,每到周末或寒暑假,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作业外,父母还会带着自己学英语、国际象棋、钢琴等课程。如果自己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去参加学习班,换来的就是一顿打。“我好想放假的时候能跟小朋友一起耍,爸妈不让我耍就是虐待我。”张亮这样认为。

  而一年级的杨丹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有些胖,因此同学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圆滚滚”。杨丹说:“不让我吃嘎嘎(肉)就算了,但是他们放学来接我时还不给我背书包,还说是帮我减肥。”在她看来,这就是虐待。

  五年级的婷婷,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太好。上学期,婷婷竞选文艺委员成功,回家后,婷婷兴致勃勃地要和爸妈分享,可爸妈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婷婷嘟着嘴,“爸爸当时就问我,中考能加分吗?”接下来,又是一阵唠叨。婷婷觉得,爸妈的这种行为对自己非常不公平,“我觉得,这种也应该算虐待。”

  初中生

  大部分认为嘲讽算受虐

  调查中,80%的中学生都认为挨批评会让他们有受虐的感觉,15%的中学生认为老师对待学生有差异感算虐待行为,5%的中学生认为拧耳朵、嘲讽等行为也算是虐待。

  初二年级的陈鹏说,自己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在倒数几名,老师常常批评他。每次考试完,老师还会讥笑他为“鸭子”,因为鸭子总是走得慢,排在最后。回到家里,父母也总是喜欢拿陈鹏跟别人家的孩子比。陈鹏说:“我妈经常说我是猪脑壳,不像别个娃儿那么聪明。但是我成绩不好,我画画和体育好,妈妈却从来不夸奖我。”因此,陈鹏认为,只要是父母与老师严厉的批评或嘲讽,自己就是受虐。

  同为初二学生的张希,最忍受不了的是老师对待学生的差异感。张希说,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每天都很用功。有时候,遇见不懂的问题,张希向老师请教,但似乎老师对她永远不像对待其他学生一般热情。

  “可能是老师觉得我太笨了,就不愿意理我,很多同学也不愿意跟我耍。每次学校组织节目表演,老师和同学都不愿意让我参加。”张希认为,老师对待学生的差异感让她感到精神受虐。

  家长老师

  辱骂、冷暴力也算虐待

  在问到什么样的行为算虐待时,40多位家长无一例外认为,对孩子动手百分之百算虐待。不过,有意思的是,家长们虽然不认同老师对孩子“动手”,但有半数的家长承认,曾对子女动过手。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37%的家长会严厉批评,另外有家长会选择“罚站”或者是不让吃饭。“家长对孩子动手,也是为了他们好,只要掌握一个度,应该就没有关系。”家长孙先生的这个说法,在一些家长中颇具代表性。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普遍认为,无端辱骂、嘲笑孩子或者是“冷暴力”也算虐待。

  渝中区一名有多年教师经验的罗老师说,过去,老师体罚孩子的现象相对较多,现在,虐待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少了。但是,罗老师也说,老师们理解的虐待孩子,更多的是停留在“动手打人”这个阶段,而其他一些诸如孩子和家长们提到的“冷暴力”,有些时候的确没有更多地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