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不收赞助费 665所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05

    “我不能打一辈子工”

  80后农民工成创业明星

  在沙坪坝区天星桥晒光坪65号附6号有间专卖五金的小店,30多平方米的店面各类五金建材摆满。小店的老板叫刘英杰,是个26岁的俊小伙儿。17岁那年,刘英杰离开合川乡下老家,辗转深圳、重庆主城打工6年。3年前,他拥有了这间小店,如今小店运营良好,上个月收入超过万元。

  “我不能打一辈子的工”

  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五金小店时,刘英杰刚送货回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最近刚谈了两个供货工地,有点跑不过来了。”刘英杰把送货的摩托车停在路边,回到店里把爸爸留给他的午饭吃了个精光,吃完又开始点货。他一边点货,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一路走来的点滴。

  2003年初中毕业,刘英杰就到了深圳一家制衣厂当杂工,第一个月试用期工资400元,第二个月转正工资800元。后来开始计件,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多个小时,月工资有时还不及1000元。2005年,他回到重庆,在马家岩建材市场当搬运工。“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只要市场开门,我们就得随时待命。”刘英杰回忆,就算手里端着碗吃饭,只要一有活儿,也得放下筷子干活。

  “我不能打一辈子的工。”刘英杰说,他后来抽时间到天星桥街道柑子村社区农民工夜校报了名上课。

  农民工夜校走出的创业明星

  据柑子村社区书记殷靓介绍,刘英杰坚持在夜校上了一年的课。他最感兴趣的课程是电脑操作和沟通技巧,在夜校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也锻炼了在人前说话的勇气。

  不过,通过社区推荐参加微企创业培训班,才是刘英杰夜校学习最大的收获。2008年,刘英杰在参加夜校期间,得知政府扶持微企发展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社区推荐成为辖区当年唯一一个参加创业培训班的农民工。

  2009年9月25日,刘英杰的建材店注册成立,还获得2.5万元创业基金。

  店铺有了,销路怎么打开?刘英杰把曾经为五金店打过工的父亲刘世刚接到身边,帮他照看门市。他就到处找客户,跑市场。经过近两年艰难的煎熬,今年小店经营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找到了几家工地长期合作供货。

  去年,刘英杰被评为社区里的创业明星。

  打算两三年买房接家人进城

  “上个月赚了一万多,比最开始打工月收入的10倍还多。”刘英杰坦言,目前小店的创收能力还远远不够,但只要继续坚持,日子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

  “争取两三年内,在主城买套房子,把婆婆、爷爷、爸爸、妈妈都接来住。”作为家里的独子,刘英杰还一直都想把老家的亲人接到身边照料。

  商报见习记者 王杨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